[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聚酯生物材料及其在神经修复套接管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8530.6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3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代清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代清燕 |
主分类号: | C08G18/50 | 分类号: | C08G18/50;C08G18/42;A61L27/18;A61L27/50;A61L27/54;A61L27/58;A61L27/60;A61L29/06;A61L29/14;A61L29/16;A61L31/06;A61L31/14;A61L3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00 青海省西宁市城***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降解聚酯 生物材料 聚氨酯 神经修复 聚合物 结晶度 套接管 氨基甲酸酯键 韧带 反应溶剂 防粘连膜 交替结构 皮肤重建 微观结构 微相分离 修复性能 血管修补 表面能 可控的 腱修复 脑膜 催化剂 应用 修复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解聚酯生物材料及其在神经修复套接管中的应用,所述可降解聚酯生物材料是由若干第一聚合物与若干第二聚合物在50~100℃于反应溶剂与催化剂存在下通过氨基甲酸酯键反应10~24h形成的聚氨酯;本发明采用聚氨酯为可降解聚酯生物材料,聚氨酯具有可控的化学结构以及规则的物理微观结构,结晶度更高,较高的结晶度增强了机械强度,其交替结构增加了微相分离,从而具备较高的表面能,本发明所述可降解聚酯生物材料在包括皮肤重建和修复、防粘连膜、血管修补膜、脑膜、韧带和腱修复等方面也能体现出优异的修复性能。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解聚酯生物材料及其在神经修复套接管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可降解医用神经修复套接管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在体内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并被机体代谢、吸收或排泄,在用于植入型医疗装置、药物缓控释体系以及组织工程支架等临床应用时,无须二次手术,可减轻病人痛苦,简化手术程序,具有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病人生命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等作用。因此,生物可降解医用神经修复套接管在生物医药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有力地推进了生物医药和临床医学的发展。
在医药领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临床需求对生物可降解医用神经修复套接管的规格、微观形态的均一化程度以及尺寸的精密度要求极高,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实际临床效果,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副作用甚至生命危险。
现有技术中的神经修复套接管往往存在着透气性差,强度差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加工成为能够满足临床实际要求的管材。除此,对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加工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有的导管材料是以壳聚糖、多聚赖氨酸为原料,通过旋转蒸发方法制备,该方法制备的导管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然而,其使用的亲水性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吸水溶胀,造成导管内径狭窄压迫神经。
此外,临床上对周围神经离断伤的常规治疗方法是神经外膜缝合或神经束膜缝合术。Cajal等人证明近断端神经纤维是选择性地长入神经远断端,而不会长入其它组织,这就是周围神经再生的趋向性(也称为选择性再生理论)。
基于以上理论有人提出新的修复周围神经方法,即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利用管型材料将离断的近远端周围神经套接缝合,套接缝合时在两神经断端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神经再生室,有利于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发挥作用,为神经再生提供有利的微环境,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提高神经再生的效率,减少神经轴突逃逸,降低缝合口处神经瘤的形成。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416914A和CN1411873A报道了以甲壳胺或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人工生物套管;PCT国际专利文献W09844020Al和W09844021Al报道了含磷酸酯基团的合成聚合物用于制作神经生长的导管。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促神经生长药物支持,诸如上述神经导管的神经缝合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临床周围神经修复效果仍不能让人满意。此外,现有的有些神经导管还存在制备困难、或者在可吸收性和组织相容性方面存在缺陷,从而未能在临床上取得实际应用。
目前采用手术中损伤点局部喷洒促神经生长药物、术后口服促神经生长药物的方式来治疗周围神经离断伤。前者虽为局部给药,但药物短期内即代谢,难以发挥促神经生长效果;后者全身口服给药,局部浓度较低,并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降解聚酯生物材料及其在神经修复套接管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聚氨酯为可降解聚酯生物材料,聚氨酯具有可控的化学结构以及规则的物理微观结构,结晶度更高,较高的结晶度增强了机械强度,其交替结构增加了微相分离,从而具备较高的表面能,其不仅在神经修复套接管上能体现出很好的应用效果,在其它医疗器械的应用,包括皮肤重建和修复、防粘连膜、血管修补膜、脑膜、韧带和腱修复等方面也能体现出优异的修复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代清燕,未经代清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8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