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8430.3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俞刚;李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王中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框 光学膜片 直下式背光模组 弹性连接 液晶显示装置 光学模片 背光源 顶边 背光模组 间隔设置 扩散板 拉平 减薄 塌陷 | ||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框(10)、设于所述背框(10)内的背光源(20)以及与所述背光源(20)相对间隔设置的光学膜片(30);
所述背框(10)的顶边及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光学膜片(30)顶边及两侧边固定连接,所述背框(10)的底边与所述光学膜片(30)的底边弹性连接;
还包括:多个弹性挂耳(40),所述背框(10)的底边上设有均匀排列的多个挂槽(23),所述光学膜片(30)的底边设有与所述多个挂槽(23)一一对应的多个挂孔(24),每一个弹性挂耳(40)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一个挂槽(23)和一个挂孔(24),使得所述背框(10)的底边与所述光学膜片(30)的底边弹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10)的顶边及两侧边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合柱(21),所述光学膜片(30)顶边及两侧边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合孔(22),所述多个卡合柱(21)和所述多个卡合孔(22)一一对应卡合,使得所述背框(10)的顶边及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光学膜片(30)顶边及两侧边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挂耳(40)呈S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挂耳(40)的材料为橡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槽(23)为U形槽,且所述挂槽(23)的开口朝向所述背框(10)的外部,所述挂孔(24)为矩形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30)包括层叠设置的棱镜片和扩散片。
7.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框(10)、设于所述背框(10)内的背光源(20)以及与所述背光源(20)相对间隔设置的光学膜片(30);
所述背框(10)的顶边及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光学膜片(30)顶边及两侧边固定连接,所述背框(10)的底边与所述光学膜片(30)的底边弹性连接;
还包括:多条弹性绳(50),所述背框(10)的底边上设有均匀排列的多个绕线柱(25),所述光学膜片(30)的底边设有与所述多个绕线柱(25)一一对应的多个绕线孔(26),每一条弹性绳(50)均分别连接一个绕线柱(25)和一个绕线孔(26),使得所述背框(10)的底边与所述光学膜片(30)的底边弹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10)的顶边及两侧边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合柱(21),所述光学膜片(30)顶边及两侧边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合孔(22),所述多个卡合柱(21)和所述多个卡合孔(22)一一对应卡合,使得所述背框(10)的顶边及两侧边分别与所述光学膜片(30)顶边及两侧边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绳(50)的材料为橡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30)包括层叠设置的棱镜片和扩散片。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84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