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零中频芯片的宽带多服务收发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73822.2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9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陈爱新;陈远航;刘晓滨;姚宜东;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00 | 分类号: | H04B1/00;H04B1/40;H04B1/58;H04W56/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晓飞 |
地址: | 10085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中频 芯片 宽带 服务 收发 系统 | ||
1.一种基于零中频芯片的宽带多服务收发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零中频数模转换模块、时钟模块、信号处理模块;
零中频数模转换模块接收信号处理模块发送的宽带基带信号,将宽带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发送给外部射频模块;同时接收外部射频模块发送的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宽带基带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模块;
时钟模块根据外部远程端的系统时钟同步本地时钟,并将同步后的本地时钟发送给零中频数模转换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信号处理模块接收零中频数模转换模块发送的宽带基带信号,对宽带基带信号进行多载波分路处理并打包发送给外部远程端;信号处理模块接收外部远程端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分包并多载波合路处理,获得宽带基带信号,将宽带基带信号发送给零中频数模转换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多载波分路模块和多载波合路模块;
多载波分路模块接收零中频数模转换模块发送的宽带基带信号,对宽带基带信号进行多载波分路处理,获得N个窄带基带信号,然后将N个窄带基带信号打包发送给外部远程端;所述N为大于2的正整数;
多载波合路模块接收外部远程端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分包为N个窄带基带信号,将N个窄带基带信号进行多载波合路处理,获得宽带基带信号,将宽带基带信号发送给零中频数模转换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载波合路模块包括:第一变频模块、第一增益调节模块、合路模块、第二变频模块;
第一变频模块接收外部远程端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分包为N个窄带基带信号,根据第一本振信号,对N个窄带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获得N个窄带中频信号,将N个窄带中频信号发送给第一增益调节模块;
第一增益调节模块接收第一变频模块发送的窄带中频信号,根据第一训练数据对窄带中频信号进行增益调节后输出给合路模块;所述第一训练数据等于下行链路EVM结果最小时的窄带中频信号的大小;
合路模块接收增益调节模块输出的N个窄带中频信号,将该N个窄带中频信号相加获得宽带中频信号,将宽带中频信号输出给第二变频模块;
第二变频模块:将合路模块输出的宽带中频信号进行第二变频处理,获得宽带基带信号,并发送给零中频数模转换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载波分路模块包括:第一混频模块、第二增益调节模块;
第一混频模块:接收零中频数模转换模块发送的宽带基带信号,根据第二本振信号,对宽带基带信号进行N次第三变频处理,获得N个窄带基带信号并发送给第二增益调节模块;
第二增益调节模块接收第一混频模块发送的N个窄带基带信号,根据第二训练数据对窄带基带信号进行增益调节,将获得的N个窄带基带信号打包发送给外部远程端;
所述第二训练数据等于上行链路EVM结果最小时的窄带基带信号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振信号具体为:fz-((f1+fn)/2-f1)、fz-((f1+fn)/2-f2)、fz-((f1+fn)/2-f3)、…fz-((f1+fn)/2-fn);其中,fz为系统中频信号的频点,f1、f2、f3、…fn为窄带基带信号的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振信号具体为:f1-(f1+fn)/2、f2-(f1+fn)/2、f3-((f1+fn)/2、…fn-((f1+fn)/2-fn;其中,f1、f2、f3、…fn为窄带基带信号的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窄带基带信号进行第一变频处理具体为:将窄带基带信号的I路数据与第一本振信号的正弦相乘,窄带基带信号的Q路数据与第一本振信号的余弦相乘,两者相加获得变频后的窄带中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738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