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气净化用混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9915.8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1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曹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俊峰 |
主分类号: | B01J23/89 | 分类号: | B01J23/89;B01J35/10;B01D53/94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徐国法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尾气净化 混合催化剂 氨水 纳米氧化铬 浸渍处理 水中 制备 活性氧化铝粉末 聚丙烯酸钠溶液 混合催化体系 氯铂酸溶液 沉淀反应 催化活性 催化转化 三乙醇胺 室温陈化 乙二胺基 丙磺酸 聚合液 硝酸铬 硝酸铜 抽滤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尾气净化用混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硝酸铬、三乙醇胺、乙二胺基丙磺酸钠加入至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向其中缓慢的加入氨水,沉淀反应后,制得纳米氧化铬载体;(2)将纳米氧化铬载体加入聚丙烯酸钠溶液中,再向其中缓慢的加入氯铂酸溶液,浸渍处理后,抽滤,制得Pt‑Cr2O3;(3)将硝酸铜加入至水中,然后向其中加入氨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向其中加入活性氧化铝粉末,浸渍处理,制得Cu‑Al2O3;(4)将Pt‑Cr2O3、Cu‑Al2O3加入至聚合液中,搅拌均匀后,室温陈化后,制得汽车尾气净化用混合催化剂,本发明制得的混合催化体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更高的HC和CO的催化活性和更为优异的NO催化转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净化用混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汽车尾气催化剂的使用,可有效的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现有技术中,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均是先制得复合载体,即一种或多种金属盐离子与沉淀剂作用后,生成沉淀,再经过烧结,制得复合载体,最后将贵金属接连在复合载体上,制得催化剂,此种方法,在制备复合载体时,两种金属氧化物之间的比例控制较为困难,并且制得的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差,催化活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净化用混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用混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按重量份计,将44-53份硝酸铬、1-3份三乙醇胺、2-4份乙二胺基丙磺酸钠加入至140-160份水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向其中缓慢的加入60-65份质量分数20-27%的氨水,沉淀反应2-3小时后,抽滤,将得到的沉淀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后,制得纳米氧化铬载体;
(2)将纳米氧化铬载体加入聚丙烯酸钠溶液中,持续搅拌20-30min后,向其中缓慢的加入氯铂酸溶液,浸渍处理2-3小时后,抽滤,将得到的沉淀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后,制得Pt-Cr2O3;
(3)按重量份计,将55-60份硝酸铜加入至180-200份水中,然后向其中加入44-50份质量分数20-27%的氨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向其中加入73-80份活性氧化铝粉末,浸渍处理4-5小时,抽滤,将得到的沉淀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后,制得Cu-Al2O3;
(4)按重量份计,将36-40份Pt-Cr2O3、50-60份Cu-Al2O3加入至聚合液中,搅拌均匀后,室温陈化处理20-24小时后,抽滤,将得到的沉淀洗涤、干燥、焙烧处理后,制得汽车尾气净化用混合催化剂,其中聚合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丙烯酸钠30-35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5份、水340-400份。
具体地,上述步骤(1)中,乙二胺基丙磺酸钠的固含量为52%。
具体地,上述步骤(2)中,聚丙烯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9-1.3%,纳米氧化铬载体的加入质量与聚丙烯酸钠溶液的质量比为1:15-20,上述步骤(2)中,氯铂酸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5-0.09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俊峰,未经曹俊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99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