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控交叉口冲突车辆间实时位置共享避撞预警的模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8921.1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7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闫学东;邵雯;李云伟;杨洪明;向往;赖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口 冲突 车辆 实时 位置 共享 预警 模拟 方法 | ||
1.一种无控交叉口冲突车辆间实时位置共享避撞预警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搭建无控交叉口的交通冲突实验路网;
设定冲突车辆间实时位置共享避撞预警功能的工作过程及其作用范围;包括:
在实验车辆仪表盘右侧,设置能自动弹出的避撞预警界面,用于实现冲突车辆间实时位置共享避撞预警功能;
所述避撞预警界面上显示的内容包括:自身车辆所在的局部路网图,自身车辆在局部路网图上的动态实时位置,潜在冲突车辆在局部路网图上的动态实时位置,自身车辆距离前方交叉口的动态实时距离,以及潜在冲突车辆距离前方交叉口的动态实时距离;
依据无控交叉口视距条件以及是否提供避撞预警功能划分实验场景,构建驾驶模拟实验场景;
在不同的所述驾驶模拟实验场景中,进行驾驶模拟实验,获取实验原始数据;包括:
在所述驾驶模拟实验场景中,通过多台联机交互的驾驶模拟器进行驾驶模拟实验,所述多台联机交互的驾驶模拟器同步输出实验过程中多台实验车辆的原始数据,所述原始数据包括:控制参数和行驶参数;
所述控制参数包括:油门踏板角度、刹车踏板角度和方向盘转角;
所述行驶参数包括:车辆加速度、车辆位置信息、车辆速度、车头方位、道路编号、车道偏距和距黄线偏距;
根据所述实验原始数据,比较分析所述避撞预警功能的使用功效,以及比较分析交叉口不同的视距条件下所述避撞预警功能对驾驶员的作用功效差异;包括:
所述避撞预警功能的使用功效的衡量指标为: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所述通行效率的计算指标为:冲突两车相继通过冲突点的时间差、车辆最低速度和车辆速度降低率;
所述安全性的计算指标为:冲突两车相继通过冲突点的时间差、冲突车辆最小间距、初始减/加速的反应时刻、减速度和减速度变化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控交叉口冲突车辆间实时位置共享避撞预警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建无控交叉口的交通冲突实验路网,包括:
在联机驾驶模拟实验平台上,搭建驾驶模拟实验的交通冲突实验路网,所述交通冲突实验路网为8字环绕形,当两辆实验车从各自起点处同时出发,将依次在三个无控交叉口处以相互垂直的行驶方向相遇,处于潜在交通冲突处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控交叉口冲突车辆间实时位置共享避撞预警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定冲突车辆间实时位置共享避撞预警功能的工作过程及其作用范围,还包括:
所述避撞预警界面的自动弹出条件为:当实验车辆进入距离前方交叉口x米的范围内时,以前方交叉口为中心,该交叉口其他进口道路上距离交叉口x米的范围内存在车辆,则实验车辆仪表盘右侧自动弹出预警界面;
当实验车辆驶离交叉口后,预警界面自动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控交叉口冲突车辆间实时位置共享避撞预警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依据无控交叉口视距条件以及是否提供避撞预警功能划分实验场景,构建驾驶模拟实验场景,包括:
在联机驾驶模拟实验平台上,根据无控交叉口的视距条件以及是否提供避撞预警功能,构建的四种驾驶模拟实验场景分别为:
视距条件良好,车辆行驶过程中无预警功能;
视距条件不良,车辆行驶过程中无预警功能;
视距条件良好,车辆行驶过程中有预警功能;
视距条件不良,车辆行驶过程中有预警功能;
其中,在联机驾驶模拟实验平台上,通过摆放楼房作为视线阻挡物构造视距条件不良的交叉口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控交叉口冲突车辆间实时位置共享避撞预警的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所述实验原始数据,比较分析所述避撞预警功能的使用功效,以及比较分析交叉口不同的视距条件下所述避撞预警功能对驾驶员的作用功效差异,还包括:
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提取和统计计算的基础上,基于所述通行效率的计算指标和所述安全性的计算指标:
分析比较在视距条件良好的交叉口环境下,使用所述避撞预警功能前后在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两方面的差异;
分析比较在视距条件不良的交叉口环境下,使用所述避撞预警功能前后在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两方面的差异;
分析比较在不同交叉口视距条件下,使用所述避撞预警功能对驾驶员的作用功效差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89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