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车顶构造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8645.9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丸川大雅;増田忠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Q3/54 | 分类号: | B60Q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刘伟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顶 构造 | ||
1.一种车辆的车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顶板,其具有天窗开口;
天窗单元,其以覆盖所述天窗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车顶板;
车顶内衬,其在所述车顶板的下方侧面向车室内而配置,所述天窗开口的周域部向车室内侧平缓地弯曲而鼓出;和
室内灯,其将设于所述车顶内衬的穿插孔贯穿地安装在车身上,并且具有从车室内侧覆盖所述穿插孔的缘部的覆盖部,
所述天窗单元具有大致沿着所述天窗开口的缘部安装的天窗框架,
还具有加强板,其配置在所述车顶板的车室内侧且加强所述车顶板,
在所述加强板上设有供所述室内灯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开口,
所述天窗框架具有沿着所述天窗开口的后缘部延伸的后部框架部,
所述车顶内衬在从所述天窗开口分开的部位与所述加强板抵接并被支承,在所述天窗开口的周域部中的与所述天窗开口接近的部位,设于所述后部框架部的位移限制部从上方侧与所述穿插孔的前侧的缘部抵接,其中所述位移限制部限制所述车顶内衬的所述穿插孔的缘部的上方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板上,在所述插入开口的附近设有固定于所述天窗框架的框架固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固定部设在所述插入开口的车宽方向的两侧,
所述插入开口的所述天窗开口侧的缘部与将两侧的所述框架固定部连结的直线相比配置在所述天窗开口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灯安装于所述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相对于所述室内灯的安装部配置在两侧的所述框架固定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窗单元具有所述天窗框架和排水部件,该排水部件处于所述天窗框架的上方且具有在所述车顶板的所述天窗开口的下方承接水滴的槽部,
所述天窗框架具有固定于所述加强板的所述框架固定部的安装面、和在所述安装面的所述天窗开口侧与该安装面相比配置在低位的架部,
所述架部包含所述位移限制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排水部件的所述槽部配置在所述架部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具有在所述天窗开口的车宽方向两侧大致沿着车身前后延伸的第1板部件、和在所述天窗开口的前后两侧大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第2板部件,
所述第1板部件与所述第2板部件相比构成为高刚性,
所述插入开口设在所述第2板部件上,
所述天窗框架跨着所述第2板部件和所述第1板部件双方而安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车顶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具有在所述天窗开口的车宽方向两侧大致沿着车身前后延伸的第1板部件、和在所述天窗开口的前后两侧大致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第2板部件,
所述第1板部件与所述第2板部件相比构成为高刚性,
所述插入开口设在所述第2板部件上,
所述天窗框架跨着所述第2板部件和所述第1板部件双方而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86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内部装饰件的光管道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汽车三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