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7389.1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5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肖波峰;万建;崔金泉;翟建龙;杨林海;梁庚法;万马;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罩 活塞杆 减振器本体 缓冲包 缓冲片 缓冲套 减振器 连接座 环形凹槽 空腔 穿过 环形限位块 呈波浪形 内壁滑动 缓冲部 液压油 一空腔 缓冲 穿入 固设 腔内 伸入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活塞杆、缓冲套、防尘罩及连接座,减振器本体的一端从防尘罩的一端穿入到防尘罩内,活塞杆穿过防尘罩,减振器本体设有一型腔,活塞杆的一端伸入到型腔内,并与型腔的内壁滑动连接,型腔内设有液压油,连接座内设有一空腔,空腔内设有缓冲包,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座,并经过缓冲包,且其上设有一环形的缓冲片,缓冲片设于空腔内,缓冲包包裹缓冲片,缓冲套固设于防尘罩内,缓冲套套设于活塞杆上,缓冲套上设有若干第一环形凹槽,其中一第一环形凹槽上设有环形限位块,防尘罩上设有一截面呈波浪形缓冲部。本发明的减振器具有稳定性更高,更安全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理解不断加深,普通百姓越来越注重汽车的舒适性及节能性。为了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汽车都配备有悬架系统,悬架系统能缓冲由不平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力,以保证车身能平稳通过。
减振器是悬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能够有效衰减车轮传递到车身的振动,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操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现有技术当中,减振器的防尘罩顶端与缓冲块相扣,然后装到减振器的活塞杆上,一部分缓冲块裸露于环境中,易受到污水与泥沙的侵蚀,且活塞杆顶端与顶部支座通过螺母直接固定连接,顶端无缓冲结构,在缓冲块受到压缩时,缓冲块与活塞杆运动频率不一致,顶部支座受到振动。且为了汽车的舒适性,缓冲块越来越软,当减振器本体压缩到缓冲块的压缩极限时,其径向直径会增大,容易撑破防尘罩。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器,以解决缓冲块受挤压时径向距离增大而造成防尘罩破裂的问题,延长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还包括活塞杆、缓冲套、防尘罩及连接座,所述防尘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从所述防尘罩的另一端穿入到所述防尘罩内,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防尘罩,且其两端分别突出所述防尘罩,所述减振器本体设有一型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型腔内,并与所述型腔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滑动连接部分与所述型腔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型腔内设有液压油,所述连接座内设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包,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座,并经过所述空腔,且其上设有一环形的缓冲片,所述缓冲片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缓冲包包裹所述缓冲片,所述缓冲套固设于所述防尘罩内,所述缓冲套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且所述缓冲套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活塞杆采用过盈或过渡配合连接,所述缓冲套上设有若干第一环形凹槽,其中一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上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防尘罩上设有一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截面呈波浪形,所述缓冲部与所述环形限位块相对。
上述减振器,由于连接座的空腔内设有缓冲片,缓冲片被缓冲包包裹,当缓冲套受到挤压时,活塞杆同时也会挤压,因缓冲包与缓冲片的共同作用,具有缓冲减振效果,进一步减轻车身受到的振动,且缓冲套上设有环形限位块,限制减振器本体对缓冲套的进一步压缩,与限位块对应位置的防尘罩上设有截面呈波浪形的缓冲部,可防止环形限位块受到压缩时径向距离增大撑破防尘罩。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套为锥形,其直径沿所述活塞杆轴线方向向靠近所述减振器本体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套朝向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包容部,所述第一环形包容部环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且其末端朝向所述活塞杆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套内壁设有一环形凸块,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环形凸块相对,所述环形凸块嵌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包容部,所述第二环形包容部环设于所述防尘罩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穿入到所述减振器本体内的的末端上设有弹性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73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