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3694.3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5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烨;王茹;王德民;张心明;尚春民;刘建河;范景峰;周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121 | 分类号: | F16F15/121;F16F15/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从动盘 外侧表面 减震盘 内侧表面 摩擦盘 滑动连接 减震装置 传动盘 传动杆 扭转 圆孔 减震 螺母 反向螺纹 正向螺纹 转动连接 滑槽 圆卡 | ||
1.一种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震装置,包括从动盘(1)、减震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盘(1)的前端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盘(3),所述减震盘(2)的上下后端外侧表面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从动盘(1)、减震盘(2)的内侧表面滑动连接有U形螺栓(5),所述U形螺栓(5)的前端上下外侧表面通过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连接有螺母(7),所述从动盘(1)和摩擦盘(3)的外侧表面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从动盘(1)、减震盘(2)、摩擦盘(3)的内侧表面设有圆孔(8),所述从动盘(1)、减震盘(2)、摩擦盘(3)的圆孔(8)处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杆(9),所述传动杆(9)的后端外侧表面滑动连接有传动盘(11),所述传动盘(11)的内侧表面通过滑槽(12)滑动连接有圆卡头(14),所述圆卡头(14)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圆卡头(14)的外侧表面通过卡槽(15)滑动连接在传动杆(9)的后端内侧表面,所述传动杆(9)的后端内侧表面设有方槽(16),所述传动杆(9)的后端内侧表面方槽(16)处滑动连接有方块(17),所述方块(17)的后端外侧表面固定连接在外盖(18)的内侧表面,所述外盖(18)的上下端外侧表面设有第三凹槽(19),所述外盖(18)的内侧表面通过螺丝(20)固定连接在传动盘(11)的后端外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20)的内侧表面设有缓冲垫(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盘(1)、减震盘(2)的内侧表面设有环形槽(22),所述传动杆(9)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23),所述套筒(23)的内侧表面通过滑动槽(24)滑动连接有挤压块(26),所述挤压块(26)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5),所述挤压块(26)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架(27),所述U形架(27)的内侧表面设有滚轮(28),所述滚轮(28)的外侧表面通过环形槽(22)滑动连接在从动盘(1)、减震盘(2)的内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8)为橡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盘(1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板(30),所述挤压板(30)的外侧表面通过扣槽(31)滑动连接在减震盘(2)的内侧表面,所述减震盘(2)的扣槽(31)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32),所述挤压板(30)的后端外侧表面挤压在减震弹簧(32)的前端外侧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盘(2)的扣槽(31)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同极磁铁(33),挤压板(30)的前端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同极磁铁(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极磁铁(33)前端外侧表面紧贴于第二同极磁铁(34)的后端外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块(17)为磁铁块。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30)的外侧表面附有橡胶层,通过橡胶层挤压在减震弹簧(32)的外侧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36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式钢架结构
- 下一篇:边部遮挡控制单元齿轮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