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基雷达回波信号标定的角反射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2564.8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7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饶雄;曹成度;滕焕乐;刘定威;陶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32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板组件 底板 转动轴线 调整装置 角反射器 雷达回波信号 后向散射 可转动 雷达波 标定 底座 地基 垂直 可转动安装 角度可调 空间位置 雷达测量 | ||
本发明涉及雷达测量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地基雷达回波信号标定的角反射器,包括用于增强雷达波后向散射能力的金属板组件、用于调整所述金属板组件空间位置的调整装置、以及供所述调整装置安设的底座,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底板,所述金属板组件可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金属板组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底板的转动轴线垂直。本发明通过底板和金属板组件的可转动,且由于金属板组件的转动轴线与底板的转动轴线垂直,因此可以实现金属板组件的角度可调,增强了角反射器雷达波后向散射的能力和敏感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测量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地基雷达回波信号标定的角反射器。
背景技术
目前,形变监测技术种类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以及GPS为主的传统观测技术;二是以GPS、星载雷达干涉测量为代表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三是以地基激光雷达(TLS)和地基雷达干涉测量(GB-SAR)为主的地面监测技术。早期,通常采用第一类技术对选定点进行不同时间坐标观测,计算其形变量。此类方式精度高,但是仅能观测一定数量点的形变位移,对于整个研究区域难以全面获取。此外,许多形变区域人员难以达到。后来,随着星载平台和传感器的快速发展,星载雷达变形监测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监测大范围区域的高程形变,但是其存在重访周期长、空间分辨率低、入射角单一等问题,不适合于小区域的高时空分辨率精细监测。
相比较而言,地面监测技术具有灵活的设站和观测角度、非常高的时空分辨率、全方位观测等特点,更加适合于局部区域的形变精细化监测。地基InSA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变形远程监测技术,它采用一种基于微波干涉技术的创新雷达,集成了步进频率连续波或调频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和干涉测量等多种先进的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高采样频率和多角度观测等突出的技术优势,可对目标区域进行长时间连续观测,其理论形变监测精度可以达到0.1mm。地基InSAR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监测手段,可实时获取监测地表变形情况,并进行灾害预警。该技术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广泛应用于人工边坡、滑坡、冰川、地表沉降、火山等变形监测。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识别目标和增强其散射强度,往往在目标区域布设角反射器,这些角反射器结构简单,定向困难,一旦安装很难卸载,重复利用率低下,而且市场上大多数角反射器属于固定式的,不能定量位移和旋转,不利于地基InSAR技术的定量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基雷达回波信号标定的角反射器,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基雷达回波信号标定的角反射器,包括用于增强雷达波后向散射能力的金属板组件、用于调整所述金属板组件空间位置的调整装置、以及供所述调整装置安设的底座,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底板,所述金属板组件可转动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金属板组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底板的转动轴线垂直。
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底板上的连接杆、可转动地安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转动轴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垂直;所述底板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金属板组件通过旋转杆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轴竖直设置,所述第二转动轴水平设置。
进一步,所述底座安装有用于套住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固定套,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固定套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壁与所述固定套的内侧壁滑动接触。
进一步,所述固定套上安设有可限制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固定套之间滑动的第三限位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安装有可限制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的第一限位件。
进一步,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安装有可限制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的第二限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2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