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整体式暗梁空心双向楼盖及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2012.7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段留省;周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0 | 分类号: | E04B5/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板 楼盖 次梁 主梁 现浇混凝土肋 现浇混凝土 预留螺栓孔 装配整体式 浇注成型 连接凹槽 钢梁 暗梁 面层 蜂窝 装配 相邻预制板 搭接固定 矩阵排列 可靠连接 力学性能 连接固定 箱体表面 一体结构 一体设置 周边构件 装配效率 楼板 钢结构 消除板 拼缝 穿过 贯穿 | ||
本发明一种装配整体式暗梁空心双向楼盖及装配方法,楼盖实现双向力学性能接近,楼板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消除板缝开裂隐患,提升装配效率。所述的楼盖包括预制板、蜂窝钢梁和现浇混凝土;预制板一侧表面呈一体设置有若干矩阵排列的箱体,另一侧表面四周设置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内设置有贯穿预制板的预留螺栓孔;蜂窝钢梁用于楼盖钢结构的主梁和次梁;预制板无箱体表面搭接固定在次梁之间或主梁与次梁之间,相邻的预制板之间由穿过预留螺栓孔的U型抱箍连接固定形成拼缝;现浇混凝土包括在箱体之上浇注成型的面层,在相邻预制板的箱体之间,以及箱体与主梁或次梁之间浇注成型的现浇混凝土肋,面层和现浇混凝土肋呈一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工程和装配结构,具体为一种装配整体式暗梁空心双向楼盖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楼盖多为梁板式,占据一定层高,造成材料浪费;且钢梁裸露面积较大,增加防火防腐成本。楼承板底板为压型钢板,底面凹凸不平,需要再做吊顶,增加工序和成本。
现有装配式空心楼盖多用于混凝土框架中,钢结构中使用很少,主要问题是预制板与钢梁连接问题、预制板板缝连接问题。钢结构中预制板若仅搁置在钢梁翼缘,地震时容易脱落,不安全;若将预制板埋件与钢梁焊接,现场焊接量太大,施工效率低且质量不可靠;预制板尺寸不得过于宽大,否则运输、吊装难度较大,容易开裂;预制板之间的拼缝极易开裂,处理不当漏水掉灰,会严重影响使用。预制板一般为单向板,两个方向受力性能差别很大,不能充分发挥分布钢筋抗拉能力,造成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整体式暗梁空心双向楼盖及装配方法,楼盖实现双向力学性能接近,楼板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消除板缝开裂隐患,提升装配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装配整体式暗梁空心双向楼盖,包括预制板、蜂窝钢梁和现浇混凝土;
所述的预制板一侧表面呈一体设置有若干矩阵排列的箱体,另一侧表面四周设置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内设置有贯穿预制板的预留螺栓孔;
所述的蜂窝钢梁用于楼盖钢结构的主梁和次梁;
所述预制板无箱体表面搭接固定在次梁之间或主梁与次梁之间,相邻的预制板之间由穿过预留螺栓孔的U型抱箍连接固定形成拼缝;
所述现浇混凝土包括在箱体之上浇注成型的面层,在相邻预制板的箱体之间,以及箱体与主梁或次梁之间浇注成型的现浇混凝土肋,面层和现浇混凝土肋呈一体结构。
优选的,呈矩阵排列的箱体由凸起的板肋合围分隔形成。
进一步,预制板边缘厚度小于板肋高度,板肋靠近预制板边缘的一侧采用斜坡自然过渡。
优选的,还包括穿过蜂窝钢梁蜂窝孔洞,或者固定在蜂窝钢梁的上翼缘上的负弯矩区钢筋。
优选的,所述预制板无箱体表面搭接在次梁之间或主梁与次梁之间时,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与预制板连接的主梁或次梁的蜂窝腹板上分别设置有与下翼缘平行的加劲板,预制板插接在下翼缘和加劲板之间且由螺栓贯穿连接固定。
优选的,U型抱箍由下向上穿过预留螺栓孔,与连板和螺母配合将相邻的预制板连接固定形成拼缝。
一种装配整体式暗梁空心双向楼盖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用倒置浇筑法一次成型双向肋箱体空心的预制板;先按预制板外轮廓支模,再按矩阵排列固定箱体,绑扎双向受力钢筋,固定预留螺栓孔,浇筑混凝土养护成型,在预制板无箱体的表面四周预留连接凹槽,养护完成后翻身即得预制板;
步骤2,楼盖钢结构加工安装;工厂加工制作钢结构的蜂窝钢梁,下翼缘上的预留螺栓孔,加工U型抱箍;运至现场并连接作为主梁和/或次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20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