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1824.X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0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武田泰范;寺本贵之;板津直树;成瀬健太郎;大石义浩;藤田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7/02 | 分类号: | F16H37/02;F16H57/028;F16H5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张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动力 传递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0),其具有动力传递路径(TP1),所述动力传递路径将行驶用驱动源(12)的动力经由被配置在第一轴线(S1)上的行星齿轮式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26)、和跨及所述第一轴线以及与该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S2)而配置的齿轮式变速机构(28),而传递至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的第三轴线(S3)上的输出轴(30)处,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具有筒形状的外筒壁(80)的壳体(74)的内部、且所述外筒壁与所述第一轴线之间,设定有所述第二轴线,
并且,在所述壳体上一体地设置有从所述外筒壁向内侧延伸出的分隔壁(82),
所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通过利用被配置在所述分隔壁的制动器保持部(92)上的后退用制动器(B1)而使行星齿轮装置(27)的预定的固定旋转要素(27r)被固定,从而使后退齿轮级成立,
另一方面,被配置在所述车辆变速机构的所述第二轴线上的变速轴(44)通过被设置在所述分隔壁的所述制动器保持部与所述外筒壁之间的变速轴支承部(90)而被支承,
承受所述制动器保持部中的制动器反力的固定部(104)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线周围的除了所述变速轴支承部侧的被预先设定的固定禁止范围(A)以外的部分处,并且,该固定禁止范围为,在从所述第一轴线的轴线方向观察的侧视图中,在连结该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的直线(a)两侧以与该直线平行地夹着所述变速轴支承部对所述变速轴的支承位置(91a)的方式而设定的一对切线(b)的内侧的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二动力传递路径(TP2),该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上具备带式无级变速器(24),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24)具有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线上的主滑轮(60)和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轴线上的次级滑轮(64),该第二动力传递路径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并列地设置,并通过该带式无级变速器来对所述行驶用驱动源的动力进行变速且向所述输出轴进行传递,
在所述输出轴上,从所述次级滑轮经由带式行驶用离合器(C2)而被传递有动力,并且,该输出轴具备从所述齿轮式变速机构被传递有动力的从动部(58),
另一方面,以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所述带式行驶用离合器以及所述从动部夹着所述分隔壁而被配置在与所述前进/后退切换装置及所述齿轮式变速机构相反的一侧的方式,而在该分隔壁上设置有高低差部(82c),
在该高低差部上,为了容许所述齿轮式变速机构与所述从动部之间的动力传递而在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三轴线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连通孔(8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线被设定在与所述第一轴线相比靠车辆上方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退用制动器为,使经由凹凸部(104)而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被嵌合在所述制动器保持部的圆筒内周面(102)上的壳体侧摩擦部件(96)、和经由凹凸部(106)而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嵌合在所述固定旋转要素上的齿轮侧摩擦部件(98)进行摩擦卡合的摩擦制动器,
被设置在所述圆筒内周面上的所述凹凸部作为所述固定部而发挥功能,以使所述壳体侧摩擦部件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而被嵌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18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超越间歇驱动机构
- 下一篇:手动和自动无级动力变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