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阻陶瓷白棒成型生产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0823.3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1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张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同溧晶体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06 | 分类号: | B28B3/06;B28B11/24;B28B17/00;B28B17/02;C04B35/622;C04B41/91 |
代理公司: | 44376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志敏 |
地址: | 2112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棒 生产加工工艺 陶瓷 放入 成型 电阻陶瓷 按压块 陶瓷棒 成形 按压 原材料添加 成型设备 成形机构 硫酸溶液 烧制成型 陶瓷加工 污渍清除 再次利用 完成时 下料嘴 增压 出料 无尘 窑炉 制取 烧制 加压 冷却 挤出 仓库 储存 生产 | ||
1.一种电阻陶瓷白棒成型生产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生产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取原材料;
S2,将S1中的原材料进行混合;
S3,将S2中混合后的原材料添加至白棒成型设备中;
S4,将S3中成型的陶瓷白棒放入窑炉中进行烧制;
S5,将S4中烧制成型后的陶瓷白棒冷却后放入硫酸溶液中,将陶瓷白棒表面的污渍清除;
S6,S5结束后,将陶瓷白棒放入无尘仓库中储存;
该工艺中采用的白棒成型设备包括挤压机构(1)、底座(2)、集装机构(3)、推动机构(4)、按钮(5)、移动机构(6)、下料机构(7)和成形机构(8),所述底座(2)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机构(6),所述移动机构(6)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成形机构(8);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有所述集装机构(3),且所述集装机构(3)用于集装所述成形机构(8)生产完成后的陶瓷棒;所述底座(2)的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成形机构(8)升降的所述推动机构(4);所述底座(2)的顶部固定所述下料机构(7),且所述下料机构(7)配合连接所述成形机构(8);所述下料机构(7)的侧部设有用于挤压成形和挤压出料的所述挤压机构(1);所述挤压机构(1)、所述集装机构(3)、所述推动机构(4)、所述移动机构(6)和所述下料机构(7)均电性连接所述按钮(5);
所述挤压机构(1)包括顶板(11)、第一电动推杆(12)、压板(13)和按压块(14),所述底座(2)的顶部边缘处固定所述顶板(11),且所述顶板(11)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的底部固定所述压板(13),且所述压板(13)的底部固定所述按压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陶瓷白棒成型生产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机构(3)包括集装箱(31)、海绵垫片(32)、插入孔(33)、控制机构(34)和脚踩开关(35),所述底座(2)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集装箱(31),且所述集装箱(31)的顶部开设所述插入孔(33);所述插入孔(33)与所述集装箱(31)之间设有所述海绵垫片(32),且所述集装箱(31)的侧部设有所述控制机构(34);所述控制机构(34)电性连接所述脚踩开关(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阻陶瓷白棒成型生产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34)包括挡杆(341)、限位杆(342)和第一电机(343),所述底座(2)的内表面设有凹槽(21),且所述凹槽(21)的侧部固定所述第一电机(343);所述第一电机(343)的一端安装所述限位杆(342),且L字形结构的所述限位杆(342)配合连接所述挡杆(341);所述挡杆(341)等距固定于所述集装箱(31)的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阻陶瓷白棒成型生产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33)成排设置,且每一排的所述插入孔(33)的数量、间距、直径与圆柱形结构的所述按压块(14)的数量、间距、直径相同;所述插入孔(33)的排数与所述挡杆(341)的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陶瓷白棒成型生产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4)包括第二电动推杆(41)和托板(42),所述第二电动推杆(41)固定于所述底座(2)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电动推杆(41)的顶部固定所述托板(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阻陶瓷白棒成型生产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6)包括手柄(61)、滑板(62)、下料口(63)、第二电机(64)、第一转轴(65)和侧挡板(66),所述滑板(62)滑动连接所述底座(2),且所述滑板(62)的侧部固定所述手柄(61);所述滑板(62)的顶部两侧固定所述侧挡板(66),且所述侧挡板(66)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5);所述第一转轴(65)的侧部固定所述成形机构(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同溧晶体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同溧晶体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082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