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后处理器性能快速分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50000.2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2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楼狄明;张静;决坤有;耿小雨;谭丕强;胡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处理器 测试盘 排气 连接装置 快速分析系统 流出管路 依次串联 测试 试验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后处理器性能快速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排气进入管路(1)、连接装置a(2)、DOC小样测试盘(3)、DOC后处理器(4)、连接装置b(5)、CDPF小样测试盘(6)、CDPF后处理器(7)、连接装置c(8)和排气流出管路(9),待测试的小样分别置于DOC小样测试盘(3)和CDPF小样测试盘(6)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满足多种试验方案需求、不会破坏后处理器的结构和安装简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分析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气后处理器性能快速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需求也快速增加,由此导致机动车保有量剧增,由此导致了空气污染愈发严重的后果,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是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随着催化技术和汽车尾气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已经大大减少,但在严格的排放法规背景下,发动机排气管后使用的后处理器须不断的改进。为了得到减排效率更高、使用时间更长和性价比更高的后处理装置,必须对后处理器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其中后处理装置的污染物减排率、机械强度、抗热冲击性、耐久性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发动机台架能模拟不同的发动机工况,是一种良好的研究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减排性能的方法。直接使用全尺寸的后处理器在台架上进行试验,可以监控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继而进行减排率的分析,但若想对其内部结构以及微观性能等进行分析,需要切割后处理器得到小样,再将小样置于专业设备上进行理化分析。然而,切割对后处理器是破坏性的行为,切割后的后处理器不能继续使用,若想跟踪后处理器的持续老化情况,需要使用多组相同的后处理器并行试验,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对一组后处理切割进行理化分析,从而造成试验复杂程度高,资源浪费和研发费用上升等问题。在研究后处理器不同碳载量、不同位置等方面的性质时,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之前的研究成果中,已经提出后处理器减排性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但不能同时利用小样在台架上进行连续分析;并且尚未有专利涉及基于小样的机动车尾气后处理器减排性能的快速分析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排气后处理器性能快速分析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排气后处理器性能快速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连接的排气进入管路、连接装置a、DOC小样测试盘、DOC后处理器、连接装置b、CDPF小样测试盘、CDPF后处理器、连接装置c和排气流出管路,待测试的小样分别置于DOC小样测试盘和CDPF小样测试盘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DOC小样测试盘与CDPF小样测试盘盘体相同,包括壳体、盘体和小样固定装置;所述的壳体包覆在盘体的径向外围,所述的小样固定装置设于盘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盘体为全通式孔道结构,按其径向设有依次排列的数个小样固定装置。全通孔道能够保证气流的顺利通过,不会导致背压过度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的小样固定装置包括小样安装壳和分别位于其两端的进气端轴向固定片和出气端轴向固定片,且两者分别位于小样固定装置的外壁和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的小样固定装置通过进气端轴向固定片固定于盘体上。所述的待测试的小样外壁设有沟槽,所述的出气端轴向固定片穿过该沟槽将待测试的小样固定。固定装置能够保证小样在试验期间不会随排气气流轴向窜动,保证试验的可靠性。
所述的待测试的小样包括标准小样、待测DOC小样和待测CDPF小样。所述的DOC后处理器对通入排气中的气态污染物进行氧化处理;所述的CDPF后处理器对通入排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催化转化。本系统能够在测试后处理器大样的同时,利用小样对性能进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50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