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减材复合制造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9622.3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6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薛飞;高洁;周宇飞;郭兴安;王俊岭;卢秉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D79/00;B23Q11/10;B22F3/00;B33Y10/00;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汪海艳 |
地址: | 7103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箱体 循环净化系统 循环冷却系统 惰性气体 复合制造 控制系统 复杂金属零件 高压冷却气体 外界空气隔离 采集传感器 控制电磁阀 工艺环境 工艺气氛 接收设备 控制循环 冷却系统 切削刀具 实时状态 箱体内部 循环系统 压缩机 风机 构建 启停 水氧 冷却 指令 净化 监测 转换 应用 制造 | ||
1.一种增减材复合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的密封箱体中充入惰性气体;
步骤二:循环净化密封箱体中的惰性气体至水氧含量达标;
步骤三:利用增材工艺加工工件;
步骤四:将惰性气体引出密封箱体并冷却输出至密封箱体内部,用于冷却刀具和工件,进行减材工艺加工。
2.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制造方法的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箱体、循环净化系统、循环冷却系统及控制系统;
所述密封箱体上设有气体输入接口、传感器单元及卸荷气路;刀具及待加工工件均置于密封箱体内部;所述传感器单元用于实时监测密封箱体内部的惰性气体状态;
所述循环净化系统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均与密封箱体连通,用于循环净化密封箱体中的惰性气体至气体状态达标;
所述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气体制冷单元,循环冷却系统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均与密封箱体连通,用于将密封箱体内的惰性气体输出并冷却后输送至密封箱体内部进行刀具及工件冷却;
所述控制系统与传感器单元、卸荷气路、循环净化系统及循环冷却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系统还包括通过密封管路连接的冷却气流单向阀、冷却气流过滤器、压缩机、储气单元、气体冷却气流电磁阀及冷却气喷嘴;所述气体制冷单元位于储气单元与气体冷却气流电磁阀之间,冷却气流单向阀的入口端通过密封管路与密封箱体连通,冷却气喷嘴位于密封箱体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净化系统包括通过密封管路连接的净化气流单向阀、净化气流过滤器、风机和净化柱;净化气流单向阀的入口端与密封箱体连通,净化柱的出口端与密封箱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压力容器;气体压力容器的出口端通过设置有供气电磁阀的密封管路与密封箱体的气体输入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气路包括并联的卸荷电磁阀及卸荷溢流阀,卸荷电磁阀与卸荷溢流阀的入口端均与密封箱体连通,出口端通向大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氧含量传感器、水含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氧含量传感器、水含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输入连接,控制系统的输出与冷却气流电磁阀、压缩机、风机、供气电磁阀和卸荷电磁阀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密封箱体设置可开启密封门,密封箱体四周设置密封手套;密封箱体的箱体侧面还设置有伸入密封箱体的过渡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962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