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路协同的施工道路多级预警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8136.X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5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闫学东;杭君宇;段克;杨洪明;向往;赖明勇;张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8;G08G1/0968;G08G1/16;G08B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协同 施工 道路 多级 预警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交通流下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的施工区多级预警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车流量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施工道路的车流量信息,预警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车流量信息结合施工位置和车辆信息得到预警参数信息,根据预警参数信息结合所述车辆信息判断是否发送预警信息;车载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车辆信息并发送给所述预警信息处理模块,接收所述预警信息。本发明通过对道路交通状态以及车辆当前状态的实时监视和跟踪,引导驾驶员在不同交通状态下执行驾驶策略,有效控制了车辆的随意汇合行为,减少了由于随意换道产生的交通延误,提高了交通效率,同时,通过多级预警,减少了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保证了施工区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施工道路多级预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由于改扩建、维修作业而产生的道路施工区越来越多。道路施工区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道路通行能力,而驾驶员作为交通系统中最活跃又最不可控的因素,在施工区这样复杂的驾驶环境中其行为极易产生较大波动,一旦未能及时采取相应驾驶措施,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降低施工区对驾驶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车辆运行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施工区一般通过设置路侧静态标志的方法对驾驶员进行提示,同时可以利用闪光标志、可变信息标志等加以辅助。但是,在不同的交通状态下,驾驶员的汇合行为表现并不相同。当交通流量较小时,驾驶员的行为相对自由,如何让驾驶员以当前速度顺利汇合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交通流量过大时,驾驶员过早减速乃至停车来寻找合适的汇合间隙,会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和交通的延误,此时如何引导驾驶员在合适的位置汇合则是首要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通状况对驾驶员提供多级预警,为驾驶员提供车辆驾驶决策的基于车路协同的施工道路多级预警系统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施工道路驾驶员指示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更,易造成浪费道路资源和交通延误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施工道路多级预警系统,该系统包括车流量信息采集模块、预警信息处理模块、车载控制模块;
所述车流量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施工道路的车流量信息,并将所述车流量信息发送给所述预警信息处理模块;
所述预警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车流量信息,根据所述车流量信息结合施工位置和车辆信息得到预警参数信息,根据所述预警参数信息结合所述车辆信息判断是否发送预警信息给所述车载控制模块,并将所述预警信息发送给所述车载控制模块;
所述车载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车辆信息并发送给所述预警信息处理模块,接收所述预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预警参数信息包括一级预警位置、二级预警位置和三级预警位置,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位置和车辆速度,所述预警信息包括一级预警信息、二级预警信息和三级预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预警信息处理模块包括车流量信息接收单元、初级预警位置信息处理单元、三级预警位置信息处理单元、预警信息发送单元;
所述车流量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车流量信息,并将所述车流量信息发送给所述初级预警位置信息处理单元;
所述初级预警位置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流量信息结合所述施工位置确定所述一级预警位置、所述二级预警位置,并将所述一级预警位置、二级预警位置发送给所述三级预警位置信息处理单元;
所述三级预警位置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辆速度确定所述三级预警位置,并将所述一级预警位置、所述二级预警位置、所述车辆位置及所述三级预警位置发送给所述预警信息发送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81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