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搪塑模具硅胶翻印模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0164.7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7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管东波;王晓伟;许东华;窦艳丽;姚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83/05;C08L83/04;C08K3/36;B29C39/02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丹阳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印 硅胶 固化 成型硅胶 搪塑模具 仿形模具 代木 制作 花纹 聚氯乙烯 损失率 汽车仪表板 表皮表面 硅胶模型 花纹图案 金属元素 模型表面 污染元素 有效解决 表皮 浇注 分层 刷涂 施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搪塑模具硅胶翻印模的制作方法,避免在含有污染元素的聚氯乙烯表皮表面制作硅胶翻印模型时出现硅胶不固化的现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带有花纹图案的代木裹皮模型表面刷涂加成型硅胶A;在代木裹皮模型上方施加仿形模具后,向仿形模具内浇注加成型硅胶B;待加成型硅胶A和加成型硅胶B固化成一体后,将其与代木裹皮模型分离,再去掉仿形模具,得固化效果好的搪塑模具硅胶翻印模。该方法适用于汽车仪表板搪塑模具硅胶翻印模的制作,方法简单,能够有效解决花纹表皮中的金属元素的存在影响加成型硅胶固化的问题,并且固化后的硅胶模型没有分层的现象发生,具有硅胶翻印模固化效果好,花纹损失率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饰产品搪塑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搪塑模具硅胶翻印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板搪塑模具一般用来生产汽车仪表板软质表皮制品的,搪塑模具的制作过程中包括硅胶翻印模型的制作,其目的是为了将裹皮模型表面的花纹进行精确的复制转移。在硅胶翻印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裹皮模型中带有花纹图案的聚氯乙烯表皮表面若含有N,P,S,Bi元素会使双组份加成型硅胶中的铂催化剂产生“中毒”效应而使铂催化剂失效,导致加成型硅胶与花纹表皮接触处不固化。
传统方案是直接将混合后的双组份加成型模具硅胶浇注到裹皮模型表面,由于这种铂催化剂“中毒”现象的存在,使硅胶翻印模型制作失败。 CN103102865A公布了一种用于粘结加成型硅橡胶与皮革材料的底涂剂,同时公开了一种加成型硅橡胶与与皮革材料的粘结方法,其核心问题是解决粘接的问题。然而,这种硅胶底涂剂直接施涂于带有花纹图案的裹皮模型表面,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花纹图案的仿真率,并且直接在表面喷涂还需要控制底涂剂的用量,如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硅胶的固化效果。CN105345963A公开了一种汽车仪表板搪塑模具硅胶翻印模的制作方法,其是在花纹表皮表面喷涂加成型预处理剂,这种方法只能针对含导致中毒的元素含量较少的聚氯乙烯表皮。并且这种方法实际上降低了花纹仿真率,而本发明在保证硅胶充分固化的同时还不会降低花纹仿真率,而本发明是提供一种两步法搪塑模具硅胶翻印模的制作方法,首先是刷涂催化剂含量高的加成型硅胶A,然后在浇注加成型硅胶B,此方法制备成本低,适用于大面积硅胶模型的制作。
硅胶翻印模是搪塑模具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花纹图案精准复制的一个关键节点。所以开发出一种花纹仿真度高,过程成本低,并且适合大面积模型表面的制作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含有污染元素的的聚氯乙烯表皮表面制作硅胶翻印模型时出现硅胶不固化的现象,同时提高花纹图案的仿真率,提供一种搪塑模具硅胶翻印模的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搪塑模具硅胶翻印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带有花纹图案的代木裹皮模型表面刷涂加成型硅胶A;
S2:在代木裹皮模型上方施加仿形模具后,向仿形模具内浇注加成型硅胶B;
S3:待加成型硅胶A和加成型硅胶B固化成一体后,将其与代木裹皮模型分离,再去掉仿形模具,得固化效果好的搪塑模具硅胶翻印模;
所述的加成型硅胶A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乙烯基硅油和含氢硅油的混合物100份,乙烯基MQ液体硅树脂20~30 份,粘度调节剂5~10份,铂催化剂2~3份,以及抑制剂0.7-0.9份;
其中,含氢硅油中的硅氢键的摩尔数和乙烯基硅油中的乙烯基的摩尔数比为2.2~2.4:1;
所述的粘度调节剂为二甲基硅油,粘度为10~15mPa.s;
所述的铂催化剂为铂和二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的络合物,其中铂含量为2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01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老化硅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降解的环保包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