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胶黏剂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7645.2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9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科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6 | 分类号: | C09J4/06;C09J4/00;C09J11/04;C09J11/06;C09J11/08;C09J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胶黏剂 | ||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电胶黏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胶黏剂,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丙烯酸树脂30~40份,导电填料10~20份,光引发剂5~10份,环氧树脂5~6份,潜伏性固化剂5~6份,偶联剂2~3份。本发明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辅助进行固化反应,加快了胶黏剂固化的效率,同时加入了潜伏性固化剂,保持了本发明在室温条件下的稳定性,从而延长了本发明的保存时间,而且降低了本发明的固化温度,从而进一步缩短了本发明的固化所需时间,满足导电胶的薄膜化需求,从而降低制造微型电子器件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电胶黏剂。
背景技术
导电型胶粘剂是一种既能有效地胶接各种材料,又具有导电性能的胶粘剂。导电胶按基组成可分为结构型和填充型两大类。结构型是指作为导电胶基体的高分子材料本身即具有导电性的导电胶;填充型是指通常胶粘剂作为基体,而依靠添加导电性填料使胶液具有导电作用的导电胶。目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十分复杂、离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广泛使用的均为填充型导电胶。
而目前随着电子器件向着微型化发展,目前的导电胶逐渐向薄膜化发展,因此目前的导电胶存在有固化时间长,粘结效果差的的问题,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固化时间短,粘结效果好的导电胶黏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固化时间短,粘结效果好的导电胶黏剂。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胶黏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
丙烯酸树脂30~40份,导电填料10~20份,光引发剂5~10份,环氧树脂5~6份,潜伏性固化剂5~6份,偶联剂2~3份。
本发明采用了光引发剂合潜伏性固化剂共同作用的方案,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辅助进行固化反应,加快了胶黏剂固化的效率,而本发明还加入了潜伏性固化剂,保持了本发明在室温条件下的稳定性,从而延长了本发明的保存时间,而且降低了本发明的固化温度,从而进一步缩短了本发明的固化所需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电填料采用改性铜粉。
本发明采用了铜粉作为导电填料,铜粉作为导电填料有助于降低成本,而且铜具有较高的导电能力,并且加入了铜粉有助于提高本发明的机械能力,增强本发明的韧性和耐磨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改性铜粉粒度为200~350目。
在本发明方案中采用目数较大的铜粉,有助于铜粉充分分散在胶黏剂体系内,一方面可以增强胶黏剂的导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胶黏剂的韧性,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粘结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改性铜粉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硫酸铜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使得硫酸铜的浓度为1~3mol/L,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氛,然后在50~60℃条件下,加入柠檬酸溶液调整体系pH为6~7之间,反应20~30min,得到铜粉,然后将铜粉和纳米氮化钛粉进行混合球磨,再将球磨产物50~60份,油酸5~10份,环氧树脂5~10份搅拌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的纳米氮化钛粉的添加量占铜粉的1~2%。
首先,本发明采用了硫酸铜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制取铜粉的方案,有助于得到颗粒较小的铜粉,而且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了氮气保护和柠檬酸,有助于在制备过程中防止铜粉被氧化,此外,本发明采用了纳米氮化钛粉对铜粉进行改性处理,增强了本发明铜粉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加入氮化钛对铜粉的导电能力影响不大,同时,本发明还使用了油酸和环氧树脂,可以阻碍铜粉和空气接触,降低了铜粉被氧化的速率,延长了本发明的使用时间,同时有助于提高本发明内结构的稳定状态,从而有助于提高本发明粘结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光引发剂采用α,α-二乙氧基苯乙酮、α-羟烷基苯酮、α-胺烷基苯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科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科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76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