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疱疹类病毒EBV的引物组及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6564.0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马东礼;刘孝荣;姜含芳;邢志浩;朱纯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东礼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原力和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9 | 代理人: | 谢芝柏 |
地址: | 51803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试剂盒 疱疹类病毒 引物组 特异性引物 探针 阳性对照品 阴性对照品 临床检验 酶混合物 基因 标准品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疱疹类病毒EBV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包括分别针对EBV基因和内标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疱疹类病毒EBV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PCR反应液、酶混合物、阴性对照品、阳性对照品和标准品,所述PCR反应液包括检测EBV基因和内标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检测敏感性高及特异性好等优点,特别适合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普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疱疹类病毒EBV的引物组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于1964年发现,以该病毒的发现者的名字Epstein和Barr命名。其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也被称为4型疱疹病毒。EBV基因组为双链DNA,全序列长度约为172kb。
EBV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等方式入侵,在鼻咽部上皮细胞内繁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入侵B淋巴细胞等血液细胞后,病毒基因组由线性转换为较稳定的环状结构,部分病毒还可整合入人基因组DNA。EBV在人群中广泛感染,90%以上为潜伏感染。
现已证明有多种疾病与EBV感染相关,其中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初次感染EBV后约有50%表现为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嗜血细胞综合征的预后差,超过50%患者死亡。免疫缺陷者感染EBV后易发生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甚至恶性淋巴瘤。EBV感染还与多种肿瘤如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等的发展有关。
由于EBV感染时其症状轻重不一,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也呈多样性,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所以EBV的诊断需要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辅助。血清学检测以及EBV核酸检测为EBV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在血清学检测中,目前认为抗EB-VCA-IgM阳性是急性感染的可靠标志,而结合EBV-EA-IgG抗体测定可以大大降低误诊及漏诊率。而在血浆和咽拭子中检测EBV-DNA可以有效地辅助早期的临床诊断。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核酸检测技术,使用一种带有荧光检测装置的扩增仪,荧光检测装置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周期性地发出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收集检测荧光信号,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动态变化实时反映的每个循环的扩增水平,试验结束后可通过软件自动分析获得扩增曲线,根据扩增曲线与荧光阈值线的交点即临界值以及扩增曲线的形状,可以判断阴阳性结果,并得知样本浓度的定值结果。实时荧光PCR法因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耗时时间短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疱疹类病毒EBV的引物组和试剂盒,具有操作快速、方法简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和准确度好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疱疹类病毒EBV的引物组,所述引物组包括如以下核苷酸序列所示的引物及探针:
EBV上游引物:
5’-GCAGCTATTTCTGGTCGCAT-3’
EBV下游引物:
5’-GAGGGCTAGGGAGAGGTAGA-3’
EBV探针:
5’-FAM-AGAGCGCCAGGAGTCCACACA-TAMRA-3’
内标上游引物:
5’-GGCATGTGGAGGAAGGTGGT-3’
内标下游引物:
5’-CCATGGACTGGCTCTCCGTT-3’
内标探针:
5’-HEX-ACGCAGCCCTGCTTCGTTCGCCG-TAMRA-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东礼,未经马东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65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