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5107.X | 申请日: | 201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2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朱修锐;王勇斗;吴大林;苏辰宇;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羿制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芯片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方法,它首先利用精密光刻工艺,制备出高精度基底模具,接着,使用深刻蚀工艺,形成基底模具。在基底模具上以覆盖金属层,利用精密电铸工艺,加工出高精度金属模具。然后利用一体式精密注塑技术,得到与光刻胶模具凹凸性一致的微流道芯片。本发明的方法首次将基于光刻、刻蚀和电铸的微加工工艺,和工业上使用的注塑工艺相结合,使用精密模具进行不同流道高度的热塑材料微流控芯片的加工,实现了高产能和低成本的微流控芯片批量化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已成为目前分析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前沿,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需要先进的微制造技术为后盾。基于硅、玻璃的微流控芯片材料成本高,高精度加工工艺复杂,难以实现批量化生产需求。基于聚合物材料的微流控芯片材料成本低,是目前微流控技术领域芯片加工广泛使用的材料。
目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微流控芯片已被广泛研究。研究人员利用软光刻工艺加工具备微米量级的PDMS微流控芯片。首先,研究人员采用厚光刻胶(例如:SU-8厚胶)和常规光刻技术在硅基基底表面加工出具有微米精度、高深宽比的模具。然后,将PDMS前体及其交联剂混合溶液浇注在此模具表面。经过升温固化处理、模具分离,制备出结构互补的弹性PDMS微流控结构芯片。该PDMS微流控结构芯片与玻璃基片经过一步可逆键合步骤,最终形成封装的微流控芯片。
尽管PDMS微流控芯片材料研发成本低、实验室加工工艺简单,但是其存在的不足包括:
(1)PDMS是热弹性聚合物材料,该类材料不适合于工业级注塑、封装工艺。手工加工的PDMS微流控芯片可靠性差;
(2)PDMS微流控芯片批量加工成本高昂。
微流控芯片的特征尺寸在几十~几百微米之间,表面粗糙度在纳米量级。常规热模压、注塑工艺,首先需要制备金属模具,然后批量化加工基于热塑材料的微流控芯片。常用的机械加工、电火花工艺加工的金属模具尺寸精度在百微米量级,表面粗糙度在亚微米量级,无法满足微流控应用对于均一性和精度的严格要求。常规光盘制造技术,包括精密模具制造和精密注塑工艺,模具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在纳米量级。但是光盘模具精密模具制造工艺的尺寸在百纳米量级,远小于微流控芯片的尺寸要求。现有芯片制备工艺距离批量化生成尚有距离,限制了微流控芯片在临床检验领域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度尺寸在2-200微米之间的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光刻工艺,将绘制于掩模上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图案,以图形化的方式转移到模具基底上;步骤2:使用深刻蚀工艺对基底上没有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进行刻蚀,形成基底模具;步骤3:在所述基底模具上覆盖金属层,利用精密电铸工艺,加工出金属模具;和步骤4:在所述金属模具上,利用一体式注塑技术,注塑得到微流控芯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微流控芯片高度尺寸在2-50微米之间时,使用材料为硅、石英或玻璃的基片作为所述模具基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微流控芯片高度尺寸大于50微米时,使用材料为表面沉积金属薄膜的硅、石英或玻璃的基片作为所述模具基底。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2-10微米。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薄膜材料为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底模具上覆盖金属层为金属铬层或镍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模具材料为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底模具上覆盖金属层通过蒸镀或溅射方式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羿制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新羿制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5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 下一篇:实验用U型渗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