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装夹的汽车隔热板加工用冲孔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3205.X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5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郑长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超逸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6 | 分类号: | B21D28/36;B21D28/26;B21D53/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11 福建省莆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力装置 加工 翻转 固定侧杆 加工机构 推动轴 转头 夹具 汽车隔热板 固定底座 间隙配合 冲孔 装夹 翻转辅助装置 材料内部 传动装置 顶起弹簧 动力装置 推动装置 下压装置 阻挡装置 左右两侧 提动杆 液压槽 液压杆 液压头 冲头 减小 发热 断裂 | ||
1.一种便于装夹的汽车隔热板加工用冲孔夹具,其结构包括液压杆(1)、液压头(2)、提动杆(3)、机体(4)、液压槽(5)、加工冲头(6)、固定底座(7)、翻转加工机构(8),所述的液压杆(1)设于液压头(2)右侧,所述的液压头(2)和液压杆(1)采用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液压头(2)底部设有液压槽(5),所述的液压槽(5)和液压头(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液压槽(5)底部设有加工冲头(6),所述的加工冲头(6)和液压槽(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液压槽(5)安装于机体(4)右侧,所述的机体(4)顶端设有提动杆(3),所述的提动杆(3)和机体(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机体(4)底部设有固定底座(7),所述的固定底座(7)和机体(4)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固定底座(7)上安装有翻转加工机构(8),所述的翻转加工机构(8)由固定侧杆(81)、施力装置(82)、翻推动轴(83)、下压装置(84)、推动装置(85)、翻转辅助装置(86)、动力装置(87)、传动装置(88)、阻挡装置(89)、顶起弹簧(810)组成,所述的固定侧杆(81)设于施力装置(82)左右两侧,所述的施力装置(82)和固定侧杆(8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施力装置(82)上设有翻推动轴(83),所述的翻推动轴(83)和施力装置(82)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施力装置(82)底部设有下压装置(84),所述的下压装置(84)和施力装置(8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装置(84)底部设有推动装置(85),所述的推动装置(85)和下压装置(84)相互啮合,所述的推动装置(85)右侧底部安装有翻转辅助装置(86),所述的翻转辅助装置(86)底部左右两侧设有动力装置(87),所述的动力装置(87)和翻转辅助装置(86)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动力装置(87)底部设有传动装置(88),所述的传动装置(88)和动力装置(87)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传动装置(88)固定设有阻挡装置(89),所述的阻挡装置(89)顶端设有顶起弹簧(810),所述的顶起弹簧(810)和阻挡装置(89)采用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夹的汽车隔热板加工用冲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力装置(82)由受力横板(821)、连接块(822)、施力杆(823)组成,所述的受力横板(821)中部设有连接块(822),所述的连接块(822)和受力横板(82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连接块(822)顶端设有施力杆(823),所述的施力杆(823)和连接块(8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受力横板(821)和底部的下压装置(84)为一体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装夹的汽车隔热板加工用冲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压装置(84)由下压齿轮(841)、下压箱(842)、减震弹簧(843)、下压杆(844)、稳定块(845)、侧固定板(846)组成,所述的下压齿轮(841)顶端设有下压箱(842),所述的下压箱(842)和下压齿轮(84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下压箱(842)左右两侧设有侧固定板(846),所述的侧固定板(846)和下压箱(84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侧固定板(846)顶端安装有减震弹簧(843),所述的减震弹簧(843)顶端设有下压杆(844),所述的下压杆(844)和减震弹簧(84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下压杆(844)内部固定设有稳定块(845),所述的稳定块(845)和顶端的受力横板(821)为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装夹的汽车隔热板加工用冲孔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装置(85)由推动轴(851)、旋转杆(852)、连杆(853)、推杆(854)、推动齿条(855)组成,所述的推动轴(851)设于旋转杆(852)上,所述的旋转杆(852)和推动轴(85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旋转杆(852)顶端右侧设有连杆(853),所述的连杆(853)和旋转杆(85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连杆(853)右侧设有推杆(854),所述的推杆(854)和连杆(85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的推杆(854)底部安装有推动齿条(8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超逸贸易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超逸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32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