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单幅近红外手掌图像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4828.0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4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彬;江晓龙;谢张宾;杜梦丽;余程年;陈昱翔;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玲玲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掌纹 手掌图像 静脉结构 多模态 融合 隶属度函数 边缘检测 对比实验 结构信息 静脉图像 掌纹图像 模糊化 识别率 自定义 自适应 分块 滤波 去除 锐化 掩模 加权 静脉 数据库 图像 申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单幅近红外手掌图像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分块模型去除图像中的掌静脉得到掌纹结构,通过自定义隶属度函数对掌纹结构进行模糊化,再进行反锐化掩模增强,突出掌纹结构信息;然后,使用边缘检测加权引导滤波对掌静脉结构进行增强,突出掌静脉结构;最后,将掌纹和掌静脉图像进行自适应融合。在近红外手掌图像识别中,使用香港理工大学提供的近红外掌纹图像数据库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其他同类方法,本申请的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达到了99.8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单幅近红外手掌图像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识别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磁卡,密码等传统身份认证方式存在丢失和盗取的风险,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与此同时,生物识别技术的出现,在安全性和便捷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生物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物识别技术有单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多特征融合识别技术;人体不同部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也存在很大差别。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其精度相对较低;虹膜识别技术相对更安全可靠但是采集费用比较大。相比于这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基于手部生物识别技术的信息更容易采集且采集花费相对较低。基于手部的单一生物识别技术包括:指纹识别、手指静脉识别、掌纹识别、手背静脉识别、手掌静脉识别等。多特征融合技术包括: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人脸、手掌静脉和掌纹图像特征层融合,该方法采用局部统计方法,用预先定义的DCT系数块计算标准偏差,并将其存储为特征向量。利用测试向量与训练数据集之间的距离进行匹配;手形、掌纹和掌静脉融合识别,该方法在同一设备不同光源下采集掌静脉和掌纹图像。首先,将手指的相对长度作为手形特征进行初次匹配。然后,采用分块纹理基元模型进行掌静脉和掌纹融合图像的特征提取。最后,进行二次匹配并作为最终识别结果;掌纹与手背静脉融合,该方法通过低分辨率数字扫描仪和红外相机拍摄掌纹和静脉图像,采用混合融合规则进行特征融合;多特征融合识别技术需要采集更多的信息,信息量的增多,加大了信息采集、信息融合,识别等的难度,这些问题也给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在多特征融合时,是采集不同光照下的多个特征图像,然后进行融合,采集过程较为复杂;李俊林等根据近红外手掌图像同时包含掌纹和掌静脉结构信息,尝试从一幅图像中获取掌纹、掌静脉结构,然后进行融合,这样就可以在提高图像识别率的同时减小图像采集和降低系统融合的难度。但是,该融合识别算法未能很好的突出掌纹结构和掌静脉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单幅近红外手掌图像识别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单幅近红外手掌图像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输入原始近红外手掌图像并对图像尺寸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2:对处理后的图像使用分块增强模型提取掌纹的纹理结构同时去除掌静脉信息;
步骤3:使用定义的隶属度函数,对步骤2提取的掌纹结构进行模糊反锐化增强得到增强的掌纹图像;
步骤4:对步骤1处理后的近红外手掌图像使用自引导滤波去除掌纹信息,然后对掌静脉信息进行自适应滤波增强得到增强的掌静脉图像;
步骤5:将步骤3、4得到的掌纹图像和掌静脉图像进行特征自适应融合,得到相似系数;
步骤6:选取数据库的近红外手掌图像按照步骤1至5进行训练,获得加权后的相似系数,并将加权相似系数的最小值为识别阈值,对识别的样本的加权相似系数与训练样本的阈值进行比较,若识别的样本的加权相似系数≥训练样本的阈值,则识别正确。
进一步的,步骤2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48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