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集水面漂浮物的双体式无人船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4449.1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4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魏长赟;倪福生;袁斌;陈秀静;顾磊;蒋爽;李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H02J7/3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丁涛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离心泵 无人船 水面漂浮物 打捞 垃圾装载 双体式 吸水口 电机 驱动 垃圾收集 收集效率 一端连接 二驱动 间隙处 排水口 前端处 相向 销轴 水深 河道 制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集水面漂浮物的双体式无人船,无人船包括两个独立的船体,两个船体的后端通过一个垃圾装载舱连接,垃圾装载舱的前端处两个船体间隙处设置打捞轮,打捞轮通过销轴与两侧的船体连接,打捞轮通过电机一驱动,两个船体的相向内侧均设置吸水口,吸水口通过设置在船体内的管路与船体内的离心泵的一端连接,离心泵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连接船体后端的排水口连接,离心泵通过电机二驱动。本发明实现了垃圾收集与船体驱动的能量双重利用,提高了收集效率,并且不受河道水深制约,有较广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集水面漂浮物的双体式无人船,属于环保清洁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生活垃圾杂物被排入城乡河网,尤其一些垃圾杂物长期漂浮在水面上,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水面漂浮的垃圾杂物不仅破坏水体的生态系统,而且还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会对过往船只造成行驶安全隐患。现有的水面漂浮物收集船存在的问题是:螺旋桨驱动的清洁船易被塑料垃圾杂物等缠绕;明轮驱动的清洁船,驱动效率不高,收集零星散落的漂浮物时成本较高;能耗较大,而且螺旋桨和明轮驱动的清洁船均不宜在浅水行进,使用条件受到了制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清洁船驱动系统易被垃圾杂物缠绕,以及收集零星散落漂浮物时效率不高,行驶速度较慢等难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收集水面漂浮物的双体式无人清漂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收集水面漂浮物的双体式无人船,所述无人船包括两个独立的船体,两个所述船体的后端通过一个垃圾装载舱连接,所述垃圾装载舱的前端处两个船体间隙处设置打捞轮,所述打捞轮通过销轴与两侧的船体连接,所述打捞轮带通过电机一驱动,两个所述船体的相向内侧均设置吸水口,所述吸水口通过设置在船体内的管路与船体内的离心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离心泵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连接船体后端的排水口连接,所述离心泵通过电机二驱动。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垃圾装载舱尾部设置拉环。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船体与垃圾装载舱相连接的一侧设置一个凹槽,所述垃圾装载舱设置与凹槽相对应的凸块,所述垃圾装载舱通过凸块卡设在凹槽内来实现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船体上设置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船体顶部侧方,所述太阳能板与船体之间活动连接,能够展开角度。
作为优选方案,吸水口处设置筛网。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现了垃圾收集与船体驱动的能量双重利用,提高了收集效率,并且不受河道水深制约,有较广的适用性。此外,本发明在船体垃圾装载舱两侧配备有太阳能板,在给无人船电机供电的同时,遮挡了装载舱内垃圾杂物的视线,外观独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收集水面漂浮物的双体式无人船,所述无人船包括两个独立的船体11,两个所述船体11的后端通过一个垃圾装载舱4连接,所述垃圾装载舱4的前端处两个船体11间隙处设置打捞轮2,所述打捞轮2通过销轴10与两侧的船体11连接,所述打捞轮2通过电机一6驱动,两个所述船体11的相向内侧均设置吸水口1,所述吸水口1通过设置在船体11内的管路与船体11内的离心泵7的一端连接,所述离心泵7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连接船体11后端的排水口5连接,所述离心泵7通过电机二8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4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