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7854.0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0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章锡俏;杨龙海;王刚;王宇;隋孟霖;宋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E01C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合流 交织 车辆 通行 控制 方法 | ||
一种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针对合流区高峰时实行的拉链式交通法规存在的车辆到达合流区之后需要减速瞭望后通过,产生交通延误以及车辆拥挤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步骤一、调查道路合流区主路车辆的合流速度、辅路车辆的合流速度、主路最大限速、辅路最大限速和道路几何条件;步骤二、确定检测器、强制变速区、速度恢复区、奖惩限速区、可变限速装置的位置;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确定的检测器、强制变速区、速度恢复区、奖惩限速区、可变限速装置的位置,确定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规则。本发明用于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属于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道路合流区域的通行能力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现有城市道路系统之中分合流路口数量众多且无相应交通管理控制设施。这就导致在早、晚高峰期间分合流区交织变道车辆数量增多,使得分合流区成为瓶颈从而引发交通拥挤。而伴随城市道路合流区局部拥堵也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蔓延到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网,最终导致道路整体通行能力下降。因此开展能够提高城市道路合流区通行能力的具体控制方法研究对于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合流区高峰时实行的拉链式交通法规:“在两车道并一车道出现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左边过一辆车,右边过一辆车,然后左边再过一辆车,反反复复,有序行进。”该法规存在两个不足:1)车辆到达合流区之后需要减速瞭望后通过,由此会产生交通延误;2)法规应用前提是合流区两条道路都产生了排队,可以实施交替通行,如果有一方没有车辆将产生更大的延误,并且增大另一方向车辆拥挤程度。而且实地调查20个合流区高峰小时流量发现仅有80%的合流区主、辅路到达率约为1:1,因此,目前的针对合流区高峰时实行的拉链式交通法规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针对合流区高峰时实行的拉链式交通法规存在的车辆到达合流区之后需要减速瞭望后通过,由此会产生交通延误以及车辆拥挤的问题。
一种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在高峰小时前后对将要实施控制的道路合流区的主路车辆的合流速度以及辅路车辆的合流速度进行3个小时的采集,调查道路合流区主路车辆的合流速度、辅路车辆的合流速度、主路最大限速、辅路最大限速,测量合流区的道路宽度和合流区的加速车道长度,
步骤二、确定检测器、强制变速区、速度恢复区、奖惩限速区、可变限速装置的位置,其具体过程为:
设置S1为合流区位置;以车辆前进方向为正方向,主路和辅路奖惩限速区结束位置为S2,并在S2位置设置可变限速装置;
S1S2=vmin×tmax
其中vmin为高峰小时主路车辆进入合流位置S1前车辆行驶速度最小值;tmax为主路车辆经过电子限速牌位置S2时能保持匀速的最大时间;
S3为主路和辅路2号检测器的位置,奖惩限速区开始位置以及速度恢复区结束位置;
S2S3=X+v0ts
其中X是车辆速度检测器安装视距,v0是调查得到的合流区高峰小时主路车辆的平均速度,ts为强制变速区设施运行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78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