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9331.1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6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韦本辉;周灵芝;周佳;申章佑;劳承英;李艳英;胡泊;张宪;韦元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C1/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李瑞环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播种 分枝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具体步骤为:采用旱地进行粉垄超深旋耕耕作,粉垄深度达35~40cm;采用双行整地,垄或厢面宽度120~140cm,沟宽40cm;垄或厢面实行“品”字型整薯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50~160kg;整薯长出4~5株苗、苗长约35~40cm时,人工或机械在不伤害苗情情况下,用土对其基部进行顺势压苗,让其向四方伸长,利于地下立体且多方位结薯,单株整薯可达4~6公斤;其他田间及病虫防控按常规管理进行。本发明方法具有创造立体长匍与结薯创高产的特点,并避免种薯分切伤口感染带来病害风险,减少病害而获得马铃薯高产、高商品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耕作方法,具体为一种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支压苗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学名:
马铃薯用块茎繁殖,把土豆按芽眼切成块状,垄播,3月份或9月份播种,平均温度超过25°C时,地下块茎停止膨胀。大概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马铃薯要适时早播:要适时早整地施肥播种,使土豆的整个生育期处于相对冷凉、气温较低的季节,使薯块形成和膨大避开高温时期。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于12厘米。若播种时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后随苗生长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剧烈,匍匐茎易窜出地面。目前马铃薯的种植一般采用切割整薯播种,待长出幼苗后,留下2~3株匍匐茎,每株可结4~6薯块,亩产量一般在2000~4000kg。
以前对马铃薯增产丰产技术的研究大多在营养方面,忽略了土壤环境的营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发明人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韦本辉一直致力于高产、蓄水保墒、水土保持耕作方法的研究,自主发明粉垄农耕新方法,在辽宁、甘肃、湖南等22个省,在33种作物上应用,比传统耕作增产10~30%,被院士等专家鉴定为省级成果并认定为原创性。他发明的“粉垄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高效利用水分、养分、光热等自然资源的特征,增产效果显著,是一种创新的现代农业模式”。不仅如此,韦本辉研究员还提出:土壤、水分、光能等自然资源增量利用的“粉垄增量效应理论”和“以根为本”、“营养均衡供应”、“根深御旱寒强后劲”等作物高效栽培新理论。目前粉垄技术已获得多项专利授权,发明人韦本辉研究员对目前的粉垄技术进一步改进和拓展,在推广过程中,发现其在旱地中具有明显的蓄水保肥能力,并成功应用到了马铃薯种植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支压苗栽培方法,营造深、厚、大土壤环境,对马铃薯进行整薯播种,按照错位粗壮出苗用土分压生长,创造立体长匍与结薯创高产特点,并避免种薯分切伤口感染带来病害风险,减少病害而获得马铃薯高产、高商品率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对旱地进行粉垄超深旋耕耕作,粉垄深度达35~40cm,同时采用双行整地,两侧同时起垄,垄或厢面宽度120~140cm高度为25~35cm,沟宽40cm。
(2)播种:种薯预先用药剂浸种处理;在形成的垄或面上实行“品”字型整薯播种,播种时将种薯直接压进垄或厢面土中,覆土自然覆盖即可;每亩播种量为150~160kg。
(3)田间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9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下种植滇黄精抗倒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姜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