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牛脸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9065.2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赖荣凤;黄贤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源恒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8;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象特征 神经网络 脸识别 耳标 人脸识别 准确率 向量 奶牛 大型奶牛场 余弦相似性 大小信息 欧式距离 网络算法 循环网络 正面照片 实数 再使用 卷积 算法 检索 迁移 场景 检测 图片 优化 学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牛脸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从奶牛的正面照片中检测出牛脸和耳标,获得牛脸和耳标在照片中的位置和大小信息;2.使用深度卷积网络算法提取牛脸图片的抽象特征,记为X1:一个由128个的实数组成的向量;3.使用BiLSTM和CTC构成的深度循环网络识别耳标号,将耳标图片转成文字;4.用耳标号从牛脸库中检索出相应的奶牛及其抽象特征,记为X2;5.比较两个牛脸的抽象特征的相似性,此处计算X1、X2两个向量的余弦相似性或欧式距离。本发明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方法在人脸识别中能获取极高的准确率,再使用迁移学习技术对人脸识别的算法和模型进行修改优化,使之在牛脸识别的场景也能达到超高准确率,可在大型奶牛场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牛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2012年以来,深度学习在图片识别领域取得非常大的进步。相比传统的图片识别方法使用的色彩、HOG等低级视觉特征;深度神经网络能学得更多高级的、抽象的特征,这使得深度神经网络的性能远远超越传统方法。
2014年以来,深度学习开始在人脸识别领域飞速发展,涌现出DeepID,DeepFace,FaceNet等一序列方法,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越了人类识别人脸的水平,并在生成环境中得到大规模使用。
深度学习在奶牛个体识别的领域进行的工作比较少,2016年左右开始有人尝试。但是受限于数据获取的难度,这个领域一直紧张比较慢,目前也还没有一个可以落地使用的系统或方法。
现有技术方案
1.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奶牛个体识别方法(CN106778902A): 是一种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结合对奶牛纹理特征实现对奶牛个体的方法。该方法是使用奶牛视频做为训练识别数据,采集数据要求高,适应场景苛刻;只能在奶牛数目很少(如:不超过20头奶牛)的情况下取得较高的识别准确率,无法推广到拥有成千上万头奶牛的大型奶牛场使用。
2. 一种奶牛识别方法及系统(CN105260750A):是一种使用传统的图片特征和匹配的算法,每头奶牛建立背部,侧部,后部三个图片特征库,然后比较各头牛的特征相似性。由于该方法使用图像的传统特征,无法表达和描述高级的特征,因而准确率和泛化能力都比较低。
3. FaceNet(https://arxiv.org/abs/1503.03832):Google发布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在人脸数据集上取得极好的效果。但该方法需要海量(千万或亿级)的训练样本才能达到最优效果。且无法直接用来做牛脸识别。
4. DeepID,DeepFace等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它们都面向人脸识别的;可以借鉴它们的方法,但直接去识别牛脸的话,效果都不好。
现有的奶牛个体识别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识别准确率低,仅能在20头奶牛的规模上实现较好的准确率,无法在大型牛场使用;
2.对奶牛照片的拍摄要求高,或要多个角度照片,导致采集奶牛图片难度大,不便大规模使用;
3.使用耳标号的奶牛识别方法容易被攻破,无法防止造假行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牛脸识别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源恒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源恒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90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屏互动的网络教学方法以及装置
- 下一篇:计分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