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硅铝合金电子封装壳体3D打印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0000.1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5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海;葛青;李广生;李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33Y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8 | 代理人: | 王胜利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电子 封装 壳体 打印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硅铝合金电子封装壳体3D打印增材制造方法,利用高体积分数硅颗粒与铝粉均匀混合成粉末冶金原材料,采用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净成形一体结构高硅铝合金材料壳体。所制造壳体密度小、强度高、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小、成份均匀且无裂纹等缺陷,尺寸精度和粗糙度达到了设计规范要求,为航空航天领域设备用电子封装壳体的批量快速制造提供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硅铝合金电子封装壳体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高硅铝合金电子封装壳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封装壳体结构如图1所示,要求封装材料具有轻质、超导热、低膨胀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等特点。高硅铝合金材料能够保持硅和铝各自的优异性能,高硅铝合金密度在2.3~2.7g/cm3之间,热膨胀系数(CTE)在7~20ppm/℃之间,提高硅含量可使合金材料的密度及热膨胀系数显著降低。利用高硅铝合金作为电子封装材料的基座,外壳,盒体,盖板,匹配性好,可提供更好的散热,能极大的延长封装大功率模块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增加。同时,高硅铝合金还具有重量轻,高热导性,导电性好,具有优异的电磁干扰/射频干扰屏蔽性能,低热膨胀,比强度和刚度较高,良好的机械加工与表面镀覆性能以及焊接性能,材料致密性好,耐高温,耐腐蚀等优越性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电子封装材料,特别是在航天航空、空间技术和便携式电子器件等高技术领域。并且硅、铝的含量相当丰富,硅粉的制备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同时这种材料对环境没有污染,对人体无害。
目前电子封装用硅铝合金制备工艺主要有:熔炼铸造、浸渗法、粉末冶金压制烧结、真空热压法、喷射沉积法等。但熔炼铸造会导致初晶硅颗粒粗大,合金材料性能差;浸渗法存在铝液和硅骨架之间的润湿性不良;粉末冶金压制烧结法工艺相对较复杂,压模成本高;真空热压法真空系统成本高昂,大规模应用受限;喷射沉积法材料不致密,需后处理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硅铝合金电子封装壳体3D打印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电子封装壳体三维模型;
S2,根据建立的三维模型制定增材制造方案;
S3,将Si颗粒与Al粉混合制作冶金原材料粉末;
S4,按照制定的所述3D打印增材制造方案在基板上制造所述壳体;
S5,将所述壳体从所述基板上切割分离;
S6,对壳体进行后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S1具体包括:
S101,利用三维软件建立所述壳体三维模型;
S102,在三维软件中将壳体模型进行格式转换,生成STL文件。
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包括:
S201,使用Magic软件创建机器平台模型;
S202,将所述包含壳体模型的STL文件导入Magic软件;
S203,在Magic软件中修复壳体模型;
S204,在Magic软件中将壳体模型定向并摆放于基板模型中合适的位置;
S205,在Magic软件中对模型搭建工艺支撑;
S206,对所述壳体模型及所述工艺支撑进行切片分层操作,并生成CLI格式层片文件;
S207,将CLI格式层片文件导入填充软件;
S208,在填充软件中规划激光扫描路径填充每层切片层,并输出包含填充信息的CLI格式层片文件;
S209,将所述包含填充信息的CLI格式层片文件导入3D打印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未经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0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3D金属打印的两机联动加工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钛合金增材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