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转轴非正交角标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4110.1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7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牧;邓志红;石雷;肖烜;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爱英;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轴旋转 惯性导航系统 非正交角 转轴 标定 变换矩阵 旋转环架 内环轴 导航坐标系 转移矩阵 环轴 导航定位 误差模型 求解 | ||
1.一种双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转轴非正交角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双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转轴非正交角误差模型,得到外环轴旋转环架坐标系与内环轴旋转环架坐标系的转移矩阵以及内环轴旋转环架坐标系与实际IMU坐标系的转移矩阵
步骤2、当双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转轴非正交角存在时,利用和求解双轴旋转前IMU坐标系到导航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以及双轴旋转后IMU坐标系到导航坐标系的变换矩阵从而建立双轴旋转前后的IMU姿态阵变换矩阵
步骤3、分别在仅内环轴旋转和仅外环轴旋转的情况下,利用求得双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转轴非正交角的标定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转轴非正交角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过程为:
定义坐标系OXh1Yh1Zh1是内环轴旋转环架坐标系,s′为理想IMU坐标系框架,s为实际IMU坐标系框架,坐标系OXsYsZs为实际IMU坐标系,坐标系OXh2Yh2Zh2是外环轴旋转环架坐标系,θx、θy和θz分别为实际IMU坐标系和内环轴间存在的x、y和z方向的非正交角分量,ηx、ηy和ηz分别为内环轴和外环轴间存在的x、y和z方向的非正交角分量;
坐标系OXh2Yh2Zh2和坐标系OXh1Yh1Zh1之间的转移矩阵为:
坐标系OXh1Yh1Zh1和坐标系OXsYsZs之间的转移矩阵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转轴非正交角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过程为:
当双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转轴非正交角存在时,双轴旋转前IMU坐标系到导航坐标系的变换矩阵表示为:
其中,和分别表示和的逆矩阵,表示初始时刻内环轴所处在α0角度时状态矩阵,表示初始时刻外环轴所处在β0角度时状态矩阵,α0和β0分别表示内、外环轴初始时刻相对于零位置的转动角度,载体姿态矩阵为常量;
双轴旋转后IMU坐标系到导航坐标系的变换矩阵表示为:
其中,表示旋转后内环轴所处在α角度时状态矩阵,表示初始时刻外环轴所处在β角度时状态矩阵;
建立双轴旋转前后的IMU姿态阵变换矩阵为:
其中,和分别表示和的逆矩阵;
对于式(6)中和的IMU姿态矩阵分别由环架旋转前、后IMU姿态解算求得,则由式(6)计算得
其中,Cij表示两组姿态矩阵乘积第i行第j列的元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转轴非正交角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过程为:
步骤3.1、令β=β0=α0=0,α≠0,利用公式(6)和公式(7)解得IMU坐标系与内环轴系间的非正交角分量θx和θy为:
式中,和分别表示内环轴旋转α角度前后时刻IMU姿态阵乘积矩阵中的第一行第三列、第三行第一列、第二行第三列和第三行第二列元素;
步骤3.2、令α=β0=α0=0,β≠0,通过公式(6)、公式(7)以及非正交角分量θx、θy值,解得非正交角分量ηy和θz+ηz为:
式中,和分别表示外环轴旋转β角度前后时刻IMU姿态阵乘积矩阵中的第一行第二列、第二行第一列、第一行第三列和第三行第一列元素;
由此,得到了θx、θy、ηy和θz+ηz的非正交角分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41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