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Cu纳米析出超高强钢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4047.3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1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樊艳秋;李少坡;马长文;张海;王海宝;刘金刚;王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2;C22C38/14;C22C38/08;C22C38/16;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王普玉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强钢板 析出 制备 贝氏体组织 等温热处理 两阶段控轧 重量百分比 低温韧性 钢板冷却 工程机械 海洋平台 化学成份 领域应用 高强钢 管线钢 再加热 粗轧 开轧 控冷 坯锭 钢板 | ||
一种富Cu纳米析出超高强钢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强钢技术领域。其化学成份重量百分比为:C:0.02~0.04%,Si:0.15~0.35%,Mn:1.70~2.0%,Nb:0.05~0.08%,Cu:1.8~2.2%等;首先坯锭经过1100~1200℃的再加热,然后进行两阶段控轧和控冷,粗轧开轧温度1050~1100℃;终冷温度为400~440℃,获得贝氏体组织;钢板冷却后,进行等温热处理。优点在于,钢板具有超高强度,并兼具优良低温韧性,适用于高强度等级的管线钢、工程机械用钢、海洋平台用钢及容器用钢等多领域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强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富Cu纳米析出超高强钢板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高强度等级的管线钢、工程机械用钢、海洋平台用钢、容器用钢等多领域的应用。钢板在获得所需要的强度的同时,也能兼具优良的韧塑性。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资源、环境、能源压力日益增大,环保和节能越来越受到钢铁行业的重视,也对超高强度钢板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高强钢的强度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碳含量的提高、Nb等微合金元素的析出物、控轧控冷等手段。但是,这些强化手段均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首先,随着碳含量的提高,钢的强度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然而不得不牺牲一部分其他性能,如断裂韧性、焊接性能以及成型性能等。其次,Nb等微合金元素的析出物虽然也是纳米级,但通常尺寸较大,为几十个纳米甚至是100~200nm级,也有几十个纳米的ε-Cu。这些传统的析出物尺寸较大,强化效果较弱,而且容易粗化,易对钢板的综合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控轧控冷也会带来厚度方向性能不均、过快冷速下产生板型等问题。
本发明创新的富Cu纳米析出强化超高强钢则突破了传统高强钢的强化瓶颈,它通过控制合金元素和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以Cu元素为核心的复相层级结构的纳米沉淀相,这种富Cu纳米沉淀相可以大幅提高强度且保持良好的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Cu纳米析出超高强钢板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高强钢强化的问题。通过控制合金元素和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以Cu元素为核心的复相层级结构的纳米沉淀相,实现了钢板在获得需要的超高强度的同时,兼具优良的韧塑性,且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富Cu纳米析出超高强钢板,其中,化学成份重量百分比为:C:0.02~0.04%,Si:0.15~0.35%,Mn:1.70~2.0%,P:≤0.010%,S:≤0.0012%,Al:0.01~0.05%,Nb:0.05~0.08%,Ti:0.005~0.016%,Ni:0.9~1.1%,Cu:1.8~2.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元素。
一种富Cu纳米析出超高强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加热、轧制、冷却、等温热处理等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及参数如下:
1)坯锭经过1100~1200℃的再加热,坯锭均热时间50~60min;可保证钢坯加热均匀,同时控制奥氏体晶粒尺寸。
2)然后进行两阶段控轧和控冷,粗轧开轧温度1050~1100℃,粗轧终轧温度950~1000℃,精轧开轧温度850~900℃,精轧终轧温度800~830℃,开冷温度为760~800℃;冷却速度为20~30℃/s,终冷温度为400~440℃;获得贝氏体组织。
3)钢板冷却后,在500~550℃范围进行等温热处理,时间0.5~1小时。在贝氏体基体上获得大量弥散、细小的以Cu元素为核心的复相层级结构的纳米沉淀相,使钢板具有超高强度以及优良的低温韧性。
该钢力学性能为:钢板纵向拉伸屈服强度≥1000MPa,-20℃夏比冲击功≥130J。
本发明内容的构成要点立足于以下认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40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