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菊花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75191.0 | 申请日: | 2018-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7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韩炳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梧桐东风菊花加工厂 |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徐凤艳 |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菊花茶 菊花 放入 浸泡 干燥处理 臭氧 制备 发酵 采摘 取出 混合搅拌设备 花苞 竹帘 混合中药 清肺止咳 杀青处理 时间控制 水中浸泡 原料加工 整体配方 发酵盘 鲜菊花 曝晒 补肾 化痰 润肺 生津 水中 摊开 篮子 饮用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菊花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制作包括以下步骤,一、菊花原料:采摘优质鲜菊花或花苞;二、原料加工:将采摘过后的菊花放入浓度为85%的臭氧水中浸泡1小时,再将菊花从臭氧水中取出;三、杀青处理;四、干燥处理;五、取出10%的干燥处理后的菊花茶,将其放入混合中药液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控制在1‑2小时,浸泡后的菊花放在发酵盘内发酵;六、将步骤五中的发酵过后的10%菊花茶与剩下90%菊花茶放入混合搅拌设备中;七、将混合后的菊花放在竹帘或其它如篮子中摊开曝晒3‑4天;八、包装。本发明整体配方合理、口感佳、饮用方便、四季皆宜,具有润肺化痰、补脾生津、补肾固精、清肺止咳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饮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菊花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菊花茶,是一种以菊花为原料制成的花草茶。菊花茶经过鲜花采摘、阴干、生晒蒸晒、烘培等工序制作而成。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菊花茶起源于唐朝,至清朝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中。
菊花起源于中国,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达到3000以上,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一种传统名花,除了做园林观赏外,以药用菊花和茶用菊花占较大比例。根据记载,唐朝人已开始有喝菊花茶的习惯。菊花泡龙井称之“菊井” ,泡普洱称之“菊普”,菊与茶合用,相得益彰。冰镇并加有冰糖或蜂蜜的菊花茶,具有清凉、降火气、润喉等功效,十分受人欢迎。明清时代菊花茶就作为清凉茶饮用,到清朝已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因而具有多重保健功能的茶用菊花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传统的菊花茶口味单一,保健功能较差,针对以上,在这里提出一种菊花茶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象,采用以下改性的技术方案,一种菊花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一、菊花原料:选择饮用白菊花头轮花期的晴天,采摘优质鲜菊花或花苞;
二、原料加工:将采摘过后的菊花放入浓度为85%的臭氧水中浸泡1小时,再将菊花从臭氧水中取出;
三、杀青处理:将白菊花或花苞的花蕊朝上、花托向下,成朵成个地单层平摊于竹匾中,用网带式汽热杀青机杀青,蒸汽温度100℃±5℃,杀青时间50秒,杀青后立即冷却;
四、干燥处理:用烘干机分两次高温烘焙,一次烘焙温度80-95℃,摊花厚度1.5-2.0cm,时间20-30min;二次烘焙70-80℃,摊花厚度3-4cm,时间20-25min,至含水量8%-10%;
五、取出10%的干燥处理后的菊花茶,将其放入混合中药液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控制在1-2小时,浸泡后的菊花放在发酵盘内发酵,发酵时间4-7h,加工过程保持常温,控制在16-24℃;
六、将步骤五中的发酵过后的10%菊花茶与剩下90%菊花茶放入混合搅拌设备中,加入少量月季花精油、牡丹花精油、野菊花精油进行充分搅拌混合;
七、将混合后的的菊花放在竹帘或其它如篮子中摊开曝晒3-4天;
八、包装:将晒干处理后的菊花,摊放冷却后,用符合卫生标准的铝塑复合包装材料按需包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四中,所述混合中药液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份数:陈皮10-17、木蝴蝶2-4、枸杞3-8、荷叶粉14-21、竹笋8-12、甘草5-13、冬凌草6-10、水100-15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述混合中药液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份数:陈皮14份、木蝴蝶3份、枸杞5份、荷叶粉18份、竹笋10份、甘草9份、冬凌草8份、水125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混合中药液的制作工艺步骤如下:
a.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克数称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梧桐东风菊花加工厂,未经桐乡市梧桐东风菊花加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51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烘焙装置及其在芦笋复合茶制备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菊花茶的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