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细菌纤维素改善再造烟叶质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0991.3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8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宇平;王文领;张展;叶建斌;樊新顺;田泱源;刘向真;杨宗灿;王宁;郝辉;杨雪鹏;马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3/14 | 分类号: | A24B3/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细菌 纤维素 改善 再造 烟叶 质量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再造烟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细菌纤维素改善再造烟叶质量的方法的专利申请事宜。细菌纤维素在再造烟叶中应用时,用于部分或完全替代再造烟叶制备时打浆过程中的外加纤维。以干重计,细菌纤维用量为烟草原料0.5%~10%的质量比例。本申请创新性的将细菌纤维素应用于再造烟叶中,可以部分甚至完全替代现有外加木质纤维的应用,从而减少再造烟叶中木质气,提升再造烟叶质量。初步检测及评价结果表明,通过细菌纤维素的替换,再造烟叶的硬度(抗张强度)得到了较好保持,而再造烟叶感官品质提升明显,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再造烟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细菌纤维素改善再造烟叶质量的方法的专利申请事宜。
背景技术
我国是烟草种植大国,但每年产生的烟梗烟末废弃物超过90万吨。这些烟梗烟末废弃物的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经过再加工后形成再造烟叶,满足烟草生产的需求,同时能够实现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再造烟叶的制备包括造纸法、稠浆法和辊压法。其中造纸法是一种最为有效,也是最为广泛接受的一种薄片制备方式。造纸法再造烟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浸提、打浆、抄片、涂布等主要工序。
一般而言,为适当提高再造烟叶强度,打浆过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外加天然纤维,以促进片基成型和提高纸机运行速度。通常采用的外加纤维为针叶木纤维和阔叶木纤维。然而由于木质纤维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等杂质,会在再造烟叶吸食中产生令人厌恶的木质杂气,因而降低再造烟叶木质杂气,提高其感官品质一直是再造烟叶生产企业关注的课题。已有研究中,有部分采用木质素降解酶来降低木质素含量的相关报道,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再造烟叶品质。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的、生物纳米纤维素,通过将糖类物质转化从细胞孔道中分泌得到,具有纯度高、强度高、结晶度高、几乎没有杂质等优点。现有纸张生产工艺中,有将细菌纤维素进行添加以提高纸张强度的应用,但是由于造纸行业与再造烟叶行业领域相差较大,对于再造烟叶性能要求与纸张性能要求也不尽相同,因而尚未见到将细菌纤维素用于再造烟叶中的有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目的在于拓展细菌纤维素在再造烟叶中的应用范围,在确保再造烟叶品质基础上,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现有外加木质纤维在再造烟叶中的应用;本申请同时提供了一种再造烟叶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再造烟叶的木质气明显减少,感官品质明显提升,具有较好地技术效果。
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细菌纤维素在再造烟叶中的应用,用于部分或完全替代再造烟叶制备时打浆过程中的外加纤维;具体而言,应用时以干重计,细菌纤维素用量为烟草原料0.5%~10%的质量比例,具体例如2%、4%、5%、6%、8%、2~8%、4~6%等比例。
利用细菌纤维素改善再造烟叶质量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烟草原料进行浸提,浸提后固体物料备用;所述烟草原料具体为烟末和/或梗末;具体操作参考如下:
取一定量的烟梗和烟末(任意质量比,具体例如1:1),加入6倍质量的水,在55℃下浸提30min后挤干,反复三次,收集浸提液并浓缩后制备涂布液;
(2)细菌纤维素预处理,将细菌纤维素原料(膜片、凝胶块、或颗粒等形态)用去离子水先洗涤1~2遍,用0.5~2%的NaOH溶液(优选1%质量浓度)煮沸后,再用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采用标准纤维解离设备(具体例如:10000转)进行细菌纤维素解离,解离后得到悬浮液;
(3)打浆与搀兑,将步骤(2)中解离后细菌纤维素与步骤(1)中浸提后固体物料分别单独打浆再按比例进行掺兑并混合均匀,或者先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打浆操作;
以干重计,控制细菌纤维素干重占烟草原料干重的0.5%~10%;
具体操作而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09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