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9947.0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8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贾新颖;杜建国;祖炳锋;康俊梅;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恒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3/10 | 分类号: | F02B23/10;F02F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300304 天津市东丽区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锥面 发动机总成 活塞组件 燃烧室壁 气缸盖 凹坑 进气口 燃烧室 出气口 开口处 气缸体 圆锥 外扩 斜角 侧向 缸盖 发动机排放 发动机效率 活塞 活动设置 活塞顶部 热量损失 依次设置 进气阀 排气阀 气缸壁 总成本 顶面 缸体 减小 气缸 狭缝 油束 连通 发动机 体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该发动机总成包括气缸体、活塞组件和气缸盖,活塞组件活动设置在气缸体内,气缸盖设置在气缸体的顶部,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活塞顶部具有燃烧室壁,燃烧室壁、气缸盖和气缸体围成燃烧室,气缸盖上设置有连通至燃烧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设置有进气阀,出气口设置有排气阀,燃烧室壁包括从周侧向中间依次设置的顶面、第一圆锥面、第二圆锥面和凹坑,第二圆锥面从凹坑的开口处外扩,第一圆锥面从第二圆锥面远离凹坑的开口处外扩,第一圆锥面的斜角小于第二圆锥面的斜角。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总成,能够避免油束撞击气缸壁,减小狭缝效应,降低发动机排放,减少热量损失,提升发动机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总成。
背景技术
发动机包括机体、缸盖、燃烧室、活塞等。活塞是发动机的核心元件,燃烧发生在活塞的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爆发压力推动活塞沿缸孔轴线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当活塞位于上止点时,由气缸盖、气缸体及活塞顶部形成的空间称为燃烧室。燃烧室的形状已经成为影响柴油机性能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发动机做功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热量损失,在燃烧过程中,燃烧室内的温度明显高于活塞及缸盖,热量会传递到缸盖及活塞,造成热量损失,降低燃烧的有效功,如何减小这种不必要的热量损失成为提高发动机效率的关键技术。同时,活塞的设计,特别是燃烧室结构及火力岸形状的设计,对日趋严格的柴油机排放要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有直喷式柴油发动机活塞燃烧室多采用ω型燃烧室,其凹坑多由圆形凹腔,斜锥面及顶端的凸起的平台组成,燃烧室的喉口部位多设计为挤流式,也有部分设计为直流式。现有技术活塞火力岸高度较大,活塞整体高度较高。
燃烧瞬时产生较高的温度,其中一部分热量直接传递给活塞及缸盖,造成热损失,同时,使活塞顶面温度升高,增加了活塞的热负荷。现有技术方案,可燃混合气体在缸内,尤其是在活塞上表面与缸盖之间的小区域及喉口部位,会形成较强烈的湍流,这种湍流一方面促进了燃油的雾化、蒸发,但另一方面尖角扰流会造成此处传热热流密度较大,此外,由于活塞与气缸盖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油束在流动过程中,可以沿着燃烧室的侧壁导向,经由活塞与气缸盖之间的间隙撞击气缸壁,容易形成狭缝效应,造成火焰瞬间熄灭,产生堆积的碳烟及燃料未燃烧产生的HC,增加了发动机的排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能够避免油束撞击气缸壁,减小狭缝效应,降低发动机排放,减少热量损失,提升发动机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气缸体、活塞组件和气缸盖,活塞组件活动设置在气缸体内,气缸盖设置在气缸体的顶部,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活塞顶部具有燃烧室壁,燃烧室壁、气缸盖和气缸体围成燃烧室,气缸盖上设置有连通至燃烧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设置有进气阀,出气口设置有排气阀,燃烧室壁包括从周侧向中间依次设置的顶面、第一圆锥面、第二圆锥面和凹坑,第二圆锥面从凹坑的开口处外扩,第一圆锥面从第二圆锥面远离凹坑的开口处外扩,第一圆锥面的斜角小于第二圆锥面的斜角。
优选地,气缸体内套设有气缸套,活塞组件滑动设置在气缸套内;和/或,活塞远离燃烧室壁的一端设置有连杆。
优选地,发动机总成包括EGR系统,气缸盖包括进气通道,新鲜空气和EGR系统排出的部分气体混合后经进气通道进入所述燃烧室。
优选地,活塞上设置有活塞销孔,活塞销孔的第二中心轴线相对于活塞的第一中心轴线偏心设置。
优选地,在经过活塞的第一中心轴线的截面内,第一圆锥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α为70°到80°;和/或,第二圆锥面与顶面之间的夹角β为10°到20°。
优选地,顶面与第一圆锥面之间、和/或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之间、和/或第二圆锥面与凹坑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
优选地,凹坑包括相连接的弧形凹槽和中间凸起,弧形凹槽与第二圆锥面衔接,中间凸起位于凹坑的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恒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中恒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99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胀水壶
- 下一篇:基于FSAE赛车的车辆进气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