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以对蒸煮完成后的食物进行降温的电饭煲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7735.0 | 申请日: | 201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3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伊苏巨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38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王余钱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夏南路6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饭煲 上盖 蒸煮 散热阀 引水槽 底座 温度检测装置 控制装置 内锅 煲体 体内 传统电饭煲 水蒸气冷却 盛装食物 主动降低 放入 盖合 煮熟 加热 散发 封闭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对蒸煮完成后的食物进行降温的电饭煲,其包括煲体及放入煲体内的内锅,所述煲体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中架、可盖合于中架上以将内锅封闭在煲体内的上盖、和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开启上盖的上盖开关,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散热阀,当蒸煮加热结束时,所述散热阀被打开以对蒸煮的食物进行降温;上盖的周边设有引水槽以盛装食物煮熟后散发出的水蒸气冷却后得到的液体,所述引水槽内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电饭煲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引水槽中的液体的温度控制所述散热阀。本发明可以对电饭煲蒸煮完成后的食物的温度的主动降低,提高电饭煲的使用体验。解决了传统电饭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可以对蒸煮完成后的食物进行降温的电饭煲。其为母案专利申请号201710027010.8、申请日为2017年1月15日,发明名称为电饭煲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电饭煲,在蒸煮食物结束后食物的温度往往很高,并且电饭煲还具备自动保温功能,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后,食物也是由于温度过高而不适宜直接食用的,有证据证明,食用温度较高的食物,是破坏消化道,从而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的病症特别是癌症的诱因。所以电饭煲单纯的保温功能是不够的,人们往往是通过打开电饭煲的上盖进行自然降温,这样存在很大的不方便,一方面不好控制降温的时间与程度,另一方面降温不够仍然会导致对消化道的伤害,非常不便。
在此基础上,发明人进行反复思考与参考繁复的资料,作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对蒸煮完成后的食物进行降温的电饭煲。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饭煲,其包括煲体及放入煲体内的内锅,煲体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中架、可盖合于中架上以将内锅封闭在煲体内的上盖、和设置在底座上用于开启上盖的上盖开关,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加热装置以对内锅内的食物进行蒸煮加热。
以上实际上为普通电饭煲具备的结构,而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作出了以下改进:上盖上设置有散热阀,当蒸煮加热结束时,所述散热阀被打开以对蒸煮的食物进行降温。
这种降温实际是通过将锅内封闭的热气散发以得到较快的降温,电饭煲的上盖设计为弧顶中空结构,也就是类似普通市面常见的电饭煲的外形,但其弧顶可以设计的更为高挑以容纳更多的水蒸气顺利的进入,在上盖的周边设有引水槽以盛装食物煮熟后散发出的水蒸气冷却后得到的液体,所述引水槽在所述上盖与中架盖合时相对于所述内锅的上沿下沉,以便于液体集中至所述引水槽,当然在引水槽上还可以附设引水孔和容器,以将所得到的液体进行集中和清空,这种改进是可选择的。在引水槽内设有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引水槽内的温度,该温度与内锅中的食物具备一个类似线性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是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的,这样,仅通过检测引水槽的温度就能获得一个对应或者大概对应的食物的温度,以便于对降温的监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引水槽的温度会相对较低而且检测装置不用暴露在锅体,既能保护检测元件,又不直接接触食物,这样不会因为检测元件而污染食物,同时检测元件不用每次烹饪食物时都进行擦拭或清洗或消毒。
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内锅上沿接触的面设有第一铝板,所述第一铝板上布置有所述散热阀,所述散热阀为单向导通的其数量可以为多个,大小可以设定,所述第一铝板上设有第二铝板,所述第二铝板设有与所述散热阀对应的孔,所述第二铝板正中设有旋转轴以旋转所述第二铝板。可以这样理解:第一铝板是具备散热通道,而第二铝板是是否开启散热通道的控制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伊苏巨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伊苏巨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7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