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凸轮轴测量仪的校准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6769.8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9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 |
代理公司: | 41120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英超 |
地址: | 47100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轮轴测量 校准 校准控制 径向测量装置 径向测量 主轴顶尖 连线 轴向 凸轮轴 角度误差测量 测量重复性 测量装置 产品检测 技术测量 技术状态 计量特性 量值溯源 企业生产 示值误差 尾座顶尖 误差测量 误差校准 装备制造 综合误差 垂直度 符合性 平行度 跳动量 同轴度 移动 测点 升程 斜向 测量 评定 统一 | ||
1.一种自动凸轮轴测量仪的校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校准控制方法如下:
1)仪器同轴度的校准:选用300mm标准芯轴和扭簧表对仪器同轴度进行重复校准,两次扭簧表最大变化量分别为测得值δ1和δ2,取两次测量平均值δ为单次测量的同轴度,其计算如公式【1】;然后用同样方法选用160mm短标准芯轴校准二次,比照公式【1】计算得出另一平均值δ′;取δ和δ′值中的较大者作为仪器同轴度测量值;
δ=(δ1+δ2)/2 【1】
2)仪器轴线平行度校准:选用工作长度不小于测量范围80%的标准芯轴和0.001mm的扭簧表进行校准,分别读取切向和径向扭簧表的示值变化量,即:差值δ1和δ2,为轴向测量装置移动时对顶尖连线的切向和径向平行度;则仪器轴线平行度δ按公式【2】计算:
δ=(δ12+δ22)1/2 【2】
3)仪器主轴顶尖斜向的跳动量校准:用分度值0.0005mm的扭簧表在两个位置测转动主轴一周,示值最大变化量 r1和r2作为二次测量值,取其最大值r为顶尖跳动量的测得值;即:
r=mix{ r1,r2 } 【3】
4)仪器垂直度校准:把专用芯轴和径向测量装置上的扭簧表校准垂直度,以表的最大示值
δ= [(d2-d1)+(d4-d3)] /2 【4】
5)径向测量装置示值误差校准:在径向测量装置的测量范围内,选取均匀分布于测量范围内的5个点,分别用相应尺寸的量块对专用芯轴进行校准;在径向测量装置中读出零点值α0,然后依次将量块研合于专用芯轴的轴肩平面上,使滚子测头与实际值为
δi=(αi-α0)- bi 【5】
6)径向测量重复性:在径向在测量装置示值范围内选取某个受检点,在该点对径向示值误差进行10次重复测量,按照公式【6】计算10次测量标准偏差作为径向测量重复性δ(x);
δ(x)={[Σ(xi﹣x0)2]/9}1/2 【6】
式中,x0——10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xi——第i次测量的测得值,i取1、2、‥10;
7)角度测量装置校准:用自准直仪对标准23面面棱体瞄准,在圆分度测量装置上读数为α2、α3、‥‥α23;
每个位置的读数值减去棱体实际角度值βi之后,分别求得每个位置的误差值δi,按照公式【7】计算;示值误差以正反两个测回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来确定;
δi =αi-βi 【7】
8)分度装置回零误差具体校准方法:用自准直仪对准多面棱体的一个工作面,在圆分度装置上读数为
δα=
9)升程测量误差校准:制作标准偏心轴对仪器进行校准,预先将标准偏心轴标准值输入软件标准数据库中,在校准时标准偏心轴转动一周范围内,等间隔选取不少于36个校准点,将测头在各校准点的升程测量值di与标准器各对应点标准值d0i比较,其中i为1,2,‥36,取其差值作为各校准点的升程测量误差;在全部校准点升程测量误差中,按公式【9】取误差绝对值最大值dl作为该仪器升程测量误差;
dl = mix{(d1-d01),(d2-d02),‥(di-d0i)} 【9】
10)起测点测量重复性:将仪器测头与标准偏心轴外圆轮廓可靠接触并随仪器主轴同步转动,测头跟随偏心轴沿径向导轨方向运动;由软件通过找到标准偏心轴的敏感点位置作为仪器起测点,按测量升程误差的方法重复5次测量偏心轴标准器起测点处的升程误差,选用极差法公式【10】计算作为起测点测量重复性;
其中,
以上所有校准结果即误差值均不应超过相应的规定值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676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