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基准数据条件下的梁式结构裂缝损伤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5498.4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叶飞;马琨;吴加权;张馨予;肖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准 数据 条件下 结构 裂缝 损伤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基准数据条件下的梁式结构裂缝损伤识别方法,属于桥梁结构健康诊断技术领域。本发明采集梁的动态响应信号Sij,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动态响应信号频谱,找出一阶振动信号的对应频点;根据二进制小波变换的频段划分方法确定一阶振动信号所在频段的上限频率fh及下限频率fl,构建谐波小波基函数频域表达式;对Sij进行谐波小波包变换,提取一阶振动信号分别找出中所有的波峰和波谷,采用三次样条拟合方式,计算波峰包络线lc和波谷包络线lt;将lc和lt的纵坐标数据代入损伤指标计算公式,计算Dj;将Dj画在同一幅图中,若k测点处的Dj为峰值即k测点处为损伤所在处且峰值与谷值连线的斜率越大,损伤越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基准数据条件下的梁式结构裂缝损伤识别方法,属于桥梁结构健康诊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桥梁在现代交通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新修建的高速公路与铁路中,不但桥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且各种特大型桥梁不断出现。然而,在日常荷载、腐蚀、材料老化等因素的作用下,桥梁往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得结构承载正常载荷及抵抗环境作用冲击的能力下降,引发灾难性事故。因此,桥梁结构的损伤的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分为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静态检测多为局部探伤法,这类检测方法存在着成本高、工作量大、不适用于大型桥梁结构等问题。动态检测主要是通过分析结构的动态响应从而发现结构整体的参量变化进而完成损伤的识别。动态检测又分为有模型方法和无模型方法两大类。有模型方法如: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模型修正法、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神经网络法、基于概率搜索的遗传算法及以集群迭代算法计算结构模型参数最优解的群智能优化算法等。这类方法均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大量的计算,这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制约。无模型法主要指结合了振动理论、系统识别理论、信号采集与分析理论等跨学科的整体分析方法。无模型法分为频域方法、时域方法和时频域方法。频域方法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曲率模态法、模态置信因子法、模态应变能法、柔度矩阵法、频响函数法等;时域方法包括:MA(Moving average)法、AR(autoregressive)法、ARMA(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法等;时频域方法包括:傅里叶谱分析、小波变换法和希尔伯特-黄变换法。这些无模型方法虽然各有优劣,但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就是在损伤识别过程中,需要未损伤桥梁结构的精确有限元模型或者试验数据作为对比分析的基准数据。最后,通过对比基准数据与有损伤梁的计算结果问的差异来确定损伤情况。然而,现在的结构中绝大部分是没有基础数据的,因此,找到一种不依赖早期资料的损伤识别方法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在损伤识别方法中存在的无基准数据、模型精度要求高、计算量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基准数据条件下的梁式结构裂缝损伤识别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谐波小波包变换对信号进行分解,提取出低阶振动信号;然后计算提取后信号的波峰及波谷的包络线;接着,利用包络线计算损伤指标;最后,通过对比由各测点数据计算出的损伤指标的分布规律进行裂缝的损伤定位及损伤程度判断。
一种无基准数据条件下的梁式结构裂缝损伤识别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梁上均匀布置n个测点,采集梁的动态响应信号Sij;
(2)对步骤(1)所得动态响应信号Sij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动态响应信号频谱;
(3)从步骤(2)所得动态响应信号频谱中找出一阶振动信号的对应频点;
(4)根据二进制小波变换的频段划分方法确定步骤(3)一阶振动信号所在频段的上限频率fh及下限频率f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54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