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开门防撞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1944.4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6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曹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治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R25/01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 |
地址: | 425000 湖南省永***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度信息 测量仪表 警示装置 警示 开门防撞系统 微处理器 数字信号 触碰 汽车 模拟信号转化 微处理器连接 微处理器输出 车后障碍物 车内门把手 触碰传感器 单片机技术 车门门锁 乘客安全 触碰信号 固有装置 语音提示 障碍物 落下 预设 车速 电路 输出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开门防撞系统,包括,测量仪表,用于获取车内门把手的触碰信息及车后障碍物的速度信息;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与测量仪表连接,用于将测量仪表获得触碰信息和速度信息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速度信息的数字信号与其内设置的预设数值进行比较后输出警示执行信号;警示装置,警示装置与微处理器连接,用于接收警示执行信号并启动警示装置。本发明采用单片机技术在不改变汽车固有装置和电路的条件下,当本车车速低于设定数值时获取后方障碍物速度信息,并当触碰传感器获取到触碰信号时,微处理器输出警示执行信号,通过双闪、语音提示、车门门锁落下等方式组合运用的方法来保证乘客安全,避免意外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开门防撞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安全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不仅表现在对驾乘人员的保护方面,同时对交通环境中的人和非机动车辆的保护方面也在加强,特别是由于驾乘人员开门下车时不注意观察后方车况而急于开门,导致后面行驶的电动车、自行车躲避不及,晾成交通安全事故,甚至涉及生命危险。
开门防撞警示系统正是为了避免该类事故发生而开发的一项主动安全技术。目前开门防撞警示系统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采用视觉摄像头通过视觉观察实现车辆后方区域探测,这种方式的探测距离有限,精度差且容易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另外一种是采用雷达技术对车辆后方区域进行探测,该技术的探测距离远、精度高且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开门防撞警示系统都是采用调频连续波毫米波雷达实现目标的相对距离、方位角度和速度的测量,但是当前的这种基于雷达技术的开门防撞警示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太过复杂,且控制精度较差,多数情况下不能精准的进行防撞预警,而且价格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度高的汽车开门防撞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开门防撞系统,采用单片机在不改变汽车固有装置和电路的条件下,简化对车辆周围情况的探测,在本车车速低于设定的数值时,获取车后障碍物速度信息,并通过双闪、语音提示、车门门锁落下等方式组合运用的方法来保证车主及乘客的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开门防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仪表,用于获取车内门把手的触碰信息及车后障碍物的速度信息;
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测量仪表连接,用于将所述测量仪表获得触碰信息和速度信息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速度信息的数字信号与其内设置的预设数值进行比较后输出警示执行信号;
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警示执行信号并启动警示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开门防撞系统创新基于车门触碰传感器获取触碰信息来控制警示执行信号的产生,并将本车车速作为整个防撞系统的开闭前提;并当触碰传感器获取到触碰信号时,微处理器开始将获取到的车后障碍物的速度信息与其内置的预设数值进行比较输出警示执行信号,警示装置接收警示执行信号并启动;本发明实现了高精度的开门防撞警示控制,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了驾乘人员的安全等级。
优选的,所述测量仪表包括触碰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触碰传感器获取车内门把手的触碰信息;所述超声波传感器用于获取车后障碍物的速度信息。
优选的,所述微处理器包括单片机A、单片机B和单片机C,所述单片机A与所述触碰传感器连接,用于将获取车内门把手的触碰信息转化为触碰信息的数字信号;
所述单片机B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连接,用于将速度信息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治,未经曹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19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