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车受电弓磨损在线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0680.0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2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武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滑板 磨损量 传动气缸 上架 在线检测装置 磨损检测器 受电弓磨损 检测装置 实时检测 自动检测 底架 动车 下架 检测 顶部安装 弓形结构 光纤检测 间接检测 绝缘屏蔽 同一水平 板内部 便捷性 传动杆 光纤线 线连接 顶面 通断 | ||
1.一种动车受电弓磨损在线检测装置,包括组成弓形结构的底架(1)、下架(2)和上架(3),所述上架(3)顶部安装有碳滑板(4),所述底架(1)一侧安装有传动气缸(7),所述传动气缸(7)通过传动杆(701)连接所述下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架(3)上安装有顶部与所述碳滑板(4)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检测装置(5),所述传动气缸(7)一侧安装有磨损检测器(6),所述磨损检测器(6)通过绝缘屏蔽线(601)连接所述检测装置(5),所述磨损检测器(6)与机车检测系统(8)电连接;
所述检测装置(5)包括支撑架(501)、激光发生器(506)、光纤监测装置(503)和光纤检测板(504),所述支撑架(501)与所述上架(3)固定连接,所述激光发生器(506)固定在所述支撑架(501)固定一端,且所述激光发生器(506)与所述磨损检测器(6)电连接,所述光纤监测装置(503)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501)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架(501)顶部安装有夹板(502),所述光纤检测板(504)固定在所述夹板(502)内侧,所述光纤检测板(504)两端分别与所述激光发生器(506)和所述光纤监测装置(503)连接,所述光纤检测板(504)两端均设置有束线带(505);
所述光纤检测板(504)内部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碳滑板(4)顶面的若干组光纤丝,所述光纤丝两端分别与所述激光发生器(506)和所述光纤监测装置(50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车受电弓磨损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屏蔽线(601)为内设有金属屏蔽网且外包绝缘橡胶层的信号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车受电弓磨损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01)采用工程塑料材料制成,且所述支撑架(50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架(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车受电弓磨损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502)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光纤检测板(504)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夹板(502)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车受电弓磨损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带(505)采用塑料材料和尼龙材料中的一种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车受电弓磨损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检测板(504)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且所述光纤丝平行与所述光纤检测板(504)顶面设置,同时所述光纤丝在垂直方向均布于所述光纤检测板(504)内部。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装置(5)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开机自检:所述磨损检测器(6)开启后,通过控制所述激光发生器(506)和所述光纤监测装置(503)运行,通过所述激光发生器(506)向所述光纤检测板(504)内部的所述光纤丝发射激光,同时所述光纤监测装置(503)对接收到的光纤信号进行检测;
b、升弓定位,控制所述传动气缸(7)运动,带动所述上架(3)、所述下架(2)和所述底架(1)运行,对所述碳滑板(4)进行举升,使所述碳滑板(4)顶面和所述光纤检测板(504)顶面同时与导线接触;
c、光纤导通检测,列车运行,所述碳滑板(4)与所述光纤检测板(504)同时接受导线的摩擦,并随所述碳滑板(4)同时磨损;
d、导通信号反馈,所述碳滑板(4)在列车行驶过程中磨损时,所述光纤检测板(504)内部的所述光纤丝会同步磨损并自上而下磨损至断裂,断裂后,所述光纤监测装置(503)即对断裂的所述光纤丝的高度进行确定;
e、发出报警,所述磨损检测器(6)接收到所述光纤监测装置(503)的所述光纤丝的断裂位置,确定所述光纤检测板(504)的磨损深度,进而反映出所述碳滑板(4)的磨损深度,同时向所述机车检测系统(8)发出碳滑板(4)的磨损状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06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