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风机减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48643.6 | 申请日: | 2018-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6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肖能立;张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 代理公司: | 11435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小安 |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 矩形滑槽 矩形金属 浮置板 液压杆 风机 顶面 滑块 减振弹簧 减振系统 减振支座 缓冲座 侧壁 底面 橡胶减振垫 底部中央 风机本体 滑动连接 减振底板 建筑结构 依次设置 噪声污染 支撑杆 凸面 消减 嵌入 建筑物 传递 | ||
1.一种建筑风机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本体及用于支撑风机本体的减振支座;所述减振支座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浮置板、减振顶板和减振底板;所述浮置板的顶面与第一橡胶减振垫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浮置板的底面与垂直放置的液压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与矩形金属滑块的顶面固定连接,两个相邻的液压杆中间设有水平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与液压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减振顶板的顶面开有矩形滑槽,所述矩形金属滑块嵌入矩形滑槽并与减振顶板滑动连接,所述矩形滑槽的侧壁与第一减振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减振弹簧的另一端与矩形金属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减振顶板底部中央设有上缓冲座,所述上缓冲座的底部为凸面;所述减振底板顶部中央设有下缓冲座,所述下缓冲座的顶部为与上缓冲座底部的凸面相配合的凹面,凸面与凹面之间设有缓冲垫;所述减振顶板与减振底板之间且位于缓冲座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减振弹簧及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设在第二减振弹簧外侧;所述阻尼装置包括磁流变扭转减振器和用于将振动产生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以使磁流变扭转减振器对振动进行抑制的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用于承受振动载荷的齿条和用于将齿条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的齿轮,所述齿条的上端竖直固定在减振顶板下表面、下端与设在减振底板的导向座配合,所述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磁流变扭转减振器的转轴并同步转动;
所述磁流变扭转减振器包括减振器缸体和设在减振器缸体内的定子及内筒,所述定子与减振器缸体固定连接,并且定子的外圆上设有电磁线圈;所述转轴与内筒固定连接并配合形成磁流变扭转减振器的转子组件;所述转轴同轴穿过定子的内孔,且转轴位于内孔的部分设有用于螺旋推动减振器缸体内磁流变液的螺旋条;所述内筒套在定子外,定子的内孔、定子与内筒之间以及内筒与减振器缸体之间设有相连通的间隙,磁流变液填充在间隙中并可在螺旋条的推动下流动;所述减振器缸体包括外筒及分别固定在外筒两侧的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定子的左端面与左端盖固定连接,且定子的左端面设有用于供定子与内筒之间的磁流变液进入定子内孔的通道槽;
所述内筒的右端面设有用于供转轴穿过的轴孔,且内筒的右端面设有用于供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磁流变液进入内筒中的流通孔;所述内筒的圆筒体为由采用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一环形筒及采用不导磁材料制成的第二环形筒连接而成,且所述第二环形筒正对电磁线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风机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本体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壳体中的轴流风机,所述壳体对应轴流风机的进风口部分套设有采用隔音材料制成的降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风机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减振垫,所述第二橡胶减振垫的底面开有若干交叉设置的锥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风机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缓冲座两侧的减振顶板底部对称设有两上凸块,在所述下缓冲座两侧的减振底板顶部对称设有两下凸块,两上凸块与两下凸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减振弹簧的上端套设在上凸块上、下端套设在下凸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风机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从左端盖、右端盖穿出并均与齿轮固定连接,两齿轮与两齿条分别配合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风机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产生控制磁流变体的磁场为由所述电磁线圈和永磁体组成的复合磁性结构;所述永磁体为环形永磁体,所述定子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用于安装永磁体的第一环槽及用于安装电磁线圈的第二环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86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