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排气颗粒物的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3661.0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3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许广举;赵洋;李铭迪;林玲;胡焰彬;李广华;陈庆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3/04 | 分类号: | F01N3/04;F01N3/033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排气 颗粒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排气颗粒物的净化装置,包括颗粒捕集通道、集滤器、水质检测器、废水箱、水箱、恒压水箱、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副水箱和第三水泵,颗粒捕集通道的左右两端为内燃机排气入口和出口,顶面设有向下喷射压力水柱的若干喷嘴,底面设有若干废水采集孔,废水采集孔位置与喷嘴位置相对应,集滤器呈上大下小的锥形连接于颗粒捕集通道的下方,其底部出口依次连接水质检测器和废水箱连接,第一水泵连接于废水箱与水箱之间,第二水泵连接于水箱与恒压水箱之间,恒压水箱出口与喷嘴连接,第三水泵连接于副水箱与恒压水箱之间。本发明可对内燃机排气进行连续净化,吸附排气颗粒物,再生处理成本低,能源消耗少,清洁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的净化装置,特别是涉及内燃机排气颗粒物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排气中的颗粒物是影响城市大气环境的重要污染物。现阶段,国内外各大汽车厂商均采用颗粒捕集器过滤内燃机排气中的颗粒物,颗粒捕集器一般为蜂窝状结构,当颗粒捕集器上的颗粒物积聚到一定量时,需对颗粒捕集器进行再生处理。再生处理通常采用贵金属铂(Pb)作为催化剂,通过喷油燃烧或电阻丝加热的方式,清除捕集器上的颗粒物,以实现颗粒捕集器的再生。该方法虽然是目前的主流技术,但存在贵金属用量大,成本高的劣势,并且无论是喷油燃烧还是电阻丝加热的方式,均需消耗额外的能源,能源消耗大。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蜂窝式颗粒捕集器的替代装置实现对内燃机排气的连续净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排气颗粒物的净化方法,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对颗粒捕集器进行再生处理,耗费能源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发明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排气颗粒物的净化装置,实现对内燃机排气颗粒物的连续净化处理。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内燃机排气颗粒物的净化方法,包括步骤:S1、使内燃机排气以单方向流过颗粒捕集通道,所述颗粒捕集通道为中空腔体;S2、对水箱内水加压形成压力水柱并喷射入所述颗粒捕集通道,所述压力水柱喷射方向与所述内燃气排气的流动方向正交;S3、收集压力水柱与内燃机排气接触后的废水,测定所述废水的透光度后将所述废水送回所述水箱;当所述透光度小于设定值时,更新所述水箱内的水,回到步骤S2,否则直接回到步骤S2。本发明技术方案利用内燃机尤其是柴油机排气颗粒物的吸湿特性,即颗粒物易溶解在水中的特性,排气与持续不断的高压水柱接触即可净化排气中的颗粒物,另外通过对溶解颗粒物后的废水透光度进行测量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水来满足排气净化要求。
为了获得更好的颗粒物净化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使内燃机排气以单方向流过颗粒捕集通道时测定排气流量为Q L/min,所述步骤S2中对水箱内水加压后水压PMPa按以下公式确定,P=Q×X,当Q≤10L/min时,X取10;当10L/min<Q≤20L/min时,X取20;当Q≥20L/min时,X取3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当所述透光度小于设定值时,更新所述水箱内的水是将所述水箱内水加压形成压力水柱并喷射入所述颗粒捕集通道,压力水柱与内燃机排气接触后的废水直接排放并在水箱内注入干净的水。
进一步的,设置副水箱,在所述压力水柱与内燃机排气接触后的废水直接排放后,对副水箱内水加压形成压力水柱并喷射入所述颗粒捕集通道,再次排放压力水柱与内燃机排气接触后的废水,然后在水箱及副水箱内注入干净的水。
一种内燃机排气颗粒物的净化装置,包括颗粒捕集通道、集滤器、水质检测器、废水箱、水箱、恒压水箱、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颗粒捕集通道的左右两端为内燃机排气入口和内燃机排气出口,所述颗粒捕集通道的顶面设有向下喷射压力水柱的若干喷嘴,所述颗粒捕集通道的底面设有若干废水采集孔,所述废水采集孔位置与喷嘴位置相对应,所述集滤器呈上大下小的锥形连接于所述颗粒捕集通道的下方,集滤器底部出口与水质检测器连接,水质检测器出口与废水箱连接,所述第一水泵连接于废水箱与水箱之间,用于将废水箱内废水泵入水箱,所述第二水泵连接于水箱与恒压水箱之间,用于将水箱内水加压泵入恒压水箱,所述恒压水箱出口与喷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36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