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u-Li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8909.0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7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慕华;王文龙;许智;白雪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45/00 | 分类号: | C22C45/00;C22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郭广迅;赵岩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u li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Cu-Li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将表面具有氧化锂层的金属锂和氧化铜纳米线固定在透射电镜样品杆的两端;
(2)在金属锂一端施加正电压,在氧化铜纳米线一端施加负电压,锂离子在电场的驱动下向氧化铜纳米线一端迁移,从而使氧化铜发生电化学锂化;
(3)氧化铜纳米线发生电化学锂化后,生成Cu纳米晶体,分布在氧化锂基体中;
(4)继续施加电压,驱动锂离子向Cu纳米晶体方向迁移,Cu纳米晶体发生电化学锂化后即生成Cu-Li非晶合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氧化锂层是在将金属锂转移至透射电镜样品室的过程中由于暴露在空气而生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施加的电压为1~5V,电流为1×10-7~1×10-6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施加的电压为3~4V,电流为1×10-7~6×10-7A。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4)中施加的电压为1~5V,电流为1×10-7~1×10-6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4)中施加的电压为3~4V,电流为1×10-7~6×10-7A。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3)中生成Cu纳米晶体中90%以上的Cu纳米晶体的尺寸小于6纳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89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