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汗液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5194.3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9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颜丹;李强华;董青龙;李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刷新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霍如肖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板 弹簧针 焊盘 电极芯片 工作电极 工作极 引线键合工艺 汗液传感器 参比电极 封装胶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导电线路 底部连接 人体汗液 外接电路 漏出 正对 封装 制备 探测 | ||
1.一种汗液传感器,包括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1)上设置有弹簧针(2)和电极芯片(3),所述电极芯片(3)设置有工作电极(31)和工作极外联焊盘(32),所述工作电极(31)与所述工作极外联焊盘(32)通过导电线路连接,所述工作极外联焊盘(32)与所述载板(1)上的焊盘通过引线键合工艺连接,所述电极芯片(3)和弹簧针(2)通过封装胶(4)封装在所述载板(1)上,所述弹簧针(2)的底部连接所述载板(1)的另一个焊盘,所述工作电极(31)和弹簧针(2)的头部漏出所述封装胶(4);还包括参比极电路板(5),所述参比极电路板(5)设置有参比电极(51)、参比极外联焊盘(52)和第一毛细孔(53),所述参比电极(51)和参比极外联焊盘(52)通过导电线路连接;
所述参比极电路板(5)设置于所述封装胶(4)的上部,所述弹簧针(2)的头部抵住所述参比极外联焊盘(52);所述参比电极(51)位于所述工作电极(31)的上部,所述参比极外联焊盘(52)和所述工作电极(31)之间为汗液反应空间(6),所述汗液反应空间(6)通过所述第一毛细孔(53)连通至所述参比极电路板(5)的另一个端面;
所述工作电极(31)为环形电极,所述工作电极(31)的中部设置有穿晶孔(33),所述载板(1)设置有第二毛细孔(11),所述第一毛细孔(53)、汗液反应空间(6)、穿晶孔(33)和第二毛细孔(11)依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汗液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汗液反应空间(6)设置有凝胶(7);
所述汗液反应空间(6)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吸水材料(01),所述第三吸水材料(01)延伸至所述参比极电路板(5)的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汗液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孔(53)位于所述汗液反应空间(6)的上部;或,
所述第一毛细孔(53)位于所述汗液反应空间(6)的一侧,通过汗液流道连通至所述汗液反应空间(6),汗液流道为毛细通道,所述汗液流道与所述第三吸水材料(01)位于所述汗液反应空间(6)的不同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汗液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晶孔(33)为导电孔,所述穿晶孔(33)的底部周侧为芯片焊盘,所述芯片焊盘为环形焊盘,所述穿晶孔(33)通过芯片焊盘焊接至载板焊盘,所述载板焊盘为环形焊盘,所述载板焊盘位于所述第二毛细孔(11)的周侧。
5.一种汗液传感器,包括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1)上设置有弹簧针(2)、电极芯片(3)和信号处理芯片(02),所述电极芯片(3)设置有工作电极(31)和工作极外联焊盘(32),所述工作电极(31)与所述工作极外联焊盘(32)通过导电线路连接,所述工作极外联焊盘(32)与所述信号处理芯片(02)通过引线键合工艺连接,所述信号处理芯片(02)上的焊盘通过引线键合连接至所述载板(1);所述电极芯片(3)、弹簧针(2)和信号处理芯片(02)通过封装胶(4)封装在所述载板(1)上,所述弹簧针(2)的底部连接所述载板(1)的另一个焊盘,所述工作电极(31)和弹簧针(2)的头部漏出所述封装胶(4);
还包括参比极电路板(5),所述参比极电路板(5)设置有参比电极(51)、参比极外联焊盘(52)和第一毛细孔(53),所述参比电极(51)和参比极外联焊盘(52)通过导电线路连接;
所述参比极电路板(5)设置于所述封装胶(4)的上部,所述弹簧针(2)的头部抵住所述参比极外联焊盘(52);所述参比电极(51)位于所述工作电极(31)的上部,所述参比极外联焊盘(52)和所述工作电极(31)之间为汗液反应空间(6),所述汗液反应空间(6)通过所述第一毛细孔(53)连通至所述参比极电路板(5)的另一个端面;
所述工作电极(31)为环形电极,所述工作电极(31)的中部设置有穿晶孔(33),所述载板(1)设置有第二毛细孔(11),所述第一毛细孔(53)、汗液反应空间(6)、穿晶孔(33)和第二毛细孔(11)依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刷新智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刷新智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51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