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9093.5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4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然;韩一鸣;李浩;董俊;张广斌;周仿荣;王辉春;余宗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个 不同 闪络点 测距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及系统,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包括:获取输电线路中发生故障的故障相电流;根据故障相电流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模极大值组,以及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计算出电流经过第一个闪络点和第二个闪络点的时间差△t;根据时间差△t计算出两个不同闪络点之间的距离。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对于两个不同闪络点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及系统,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缺陷。根据计算出的两个不同闪络点的距离,可以快速的找到第二个闪落点,及时的将故障解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高压传输线路中,绝缘子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绝缘子用于将高压与地隔离,并对高压输电线进行机械拉伸,起到支撑输电线和防止电流回地的作用。高压传输线路通常设置在野外,受复杂自然环境的影响,绝缘子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电介质容易被击穿,产生闪络现象。被击穿的绝缘子处极为闪落发生的点即闪落点。
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发生闪络的主要原因,国内外针对雷击故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雷击数学模型,在过电压研究中分析了一次雷击输电线路时造成两个不同闪络点的实际问题。输电线路在实际运行境况下,不同杆塔上绝缘子的耐压水平并不完全相同,一次雷击有可能引起位于不同杆塔的两个绝缘子闪络。通过对两个绝缘子闪络距离的计算,有利于对雷击线路过电压分析的进一步研究。
目前,还没有针对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及系统,不能通过计算两个不同闪落点之间的距离来寻找发生闪落的绝缘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对现有没有针对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及系统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所述测距方法包括以下骤:
获取输电线路中发生故障的故障相电流;
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根据所述模极大值组,以及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计算出电流经过第一个闪络点和第二个闪络点的时间差△t;
根据所述时间差△t计算出两个不同闪络点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得到故障相电流的离散小波变换函数;
根据离散小波变换函数,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可选的,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得到故障相电流的离散小波变换函数,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按照下式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得到故障相电流的连续小波变换函数Wf(a,b):
其中,a称为尺度因子,b称为平移因子,f(t)为故障相电流,为小波母函数为小波母函数的共轭;Wf(a,b)为连续小波变换的结果;
根据故障相电流的连续小波变换函数Wf(a,b),对所述连续小波变换函数中的尺度因子和平移因子取离散值,按照下式对故障相电流的连续小波变换函数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得到故障相的离散小波变换函数Wf(j,k):
其中,2j为尺度因子a的离散值,k为平移因子的离散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90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