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9093.5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4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然;韩一鸣;李浩;董俊;张广斌;周仿荣;王辉春;余宗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个 不同 闪络点 测距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输电线路中发生故障的故障相电流;
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根据所述模极大值组,以及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计算出电流经过第一个闪络点和第二个闪络点的时间差Δt;
根据所述时间差Δt计算出两个不同闪络点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得到故障相电流的离散小波变换函数;
根据离散小波变换函数,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得到故障相电流的离散小波变换函数,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按照下式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得到故障相电流的连续小波变换函数Wf(a,b):
其中,a称为尺度因子,b称为平移因子,f(t)为故障相电流,为小波母函数;为小波母函数的共轭;Wf(a,b)为连续小波变换的结果;
根据故障相电流的连续小波变换函数Wf(a,b),对所述连续小波变换函数中的尺度因子和平移因子取离散值,按照下式对故障相电流的连续小波变换函数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得到故障相的离散小波变换函数Wf(j,k):
其中,j为尺度因子a的离散值,k为平移因子的离散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离散小波变换函数,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包括:根据离散小波变换函数,按照下式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其中,xn为为离散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点,为离散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2j表示离散变换的尺度,d表示平移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时间差Δt计算出两个不同闪络点之间的距离,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差Δt按照下式计算出两个不同闪络点之间的距离:
l=Δt×v/2
其中,l为第一个闪络点与第二个闪络点之间的距离,v为经验波速。
6.一种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输电线路发生雷击后,获取输电线路中发生故障的故障相电流;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极大值组,以及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计算出电流经过第一个闪络点和第二个闪络点的时间差Δt;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差Δt计算出两个不同闪络点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个不同闪络点的测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模块主要用于,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相电流,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得到故障相电流的离散小波变换函数;
根据离散小波变换函数,计算得到模极大值组,建立模极大值组的突变点与闪络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90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