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膨胀水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8709.0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7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2 | 分类号: | F01P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堵 水道 摆臂 体内 第一腔体 膨胀水箱 连接轴 下端口 浮块 连通 发动机冷却系统 第二腔体 浮动组件 发动机 出气道 上端口 进气口 安装结构 管路布置 管路连接 极限位置 转动连接 出水口 壳体 上浮 液面 紧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膨胀水箱,包括:壳体和浮动组件,壳体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壳体内设有出气道和补水道,补水道的上端口与第二腔体连通,补水道的下端口与第一腔体连通,且补水道的上端口位于第二腔体内的液面以下;壳体内设有连通第一腔体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气口和出水口;浮动组件包括:连接轴、摆臂、浮块和封堵块,连接轴固定于第一腔体内,摆臂和封堵块分别固定于摆臂的两端,摆臂与连接轴转动连接;浮块上浮至极限位置时,浮块封堵出气道的下端口,封堵块封堵补水道的下端口。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膨胀水箱,方便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管路布置,提高了管路连接的灵活性,有助于使安装结构更为紧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发动机膨胀水箱。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使发动机获得较高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能、动力性能、工作可靠性能。发动机的冷却系中冷却液的流动是靠水泵的压力来实现的。水泵吸水的一侧压力低,易产生蒸汽泡,使水泵的出水量显著下降,并引起水泵叶轮和水套的穴蚀,在其表面产生麻点或凹坑,缩短了叶轮和水套的使用寿命。
加装膨胀水箱后,由于膨胀水箱和水泵进水口之间存在补充水管,使水泵减少汽泡的产生。散热器中的蒸汽泡和水套中的蒸汽泡通过导管进入膨胀水箱,从而使气和水彻底分离。由于膨胀水箱温度较低,进入的气体得到冷凝,一部分变成液体,重新进入水泵。而积存在膨胀水箱液面上的气体起缓冲作用,使冷却系内压力保持稳定状态。现有技术中的膨胀水箱为单腔体,为了保证膨胀水箱能够正常工作,膨胀水箱允许的液面下限的水平高度必须高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其他部件的最高液面的水平高度,同时,还必须保证出气管与散热器连接端到与膨胀水箱连接端在水平高度连续向上,从而避免因液体聚集堵塞出气管造成膨胀水箱的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膨胀水箱,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使发动机膨胀水箱与管路连接更加灵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膨胀水箱,固定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其中,所述发动机膨胀水箱包括:壳体和浮动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出气道和补水道,所述出气道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出气道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且所述出气道的上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液面以上;所述补水道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补水道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且所述补水道的上端口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液面以下;所述壳体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进气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气口用于导入冷却系统内的气体,所述出水口用于向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内补水;所述浮动组件包括:连接轴、摆臂、浮块和封堵块,连接轴固定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浮块和所述封堵块分别固定于所述摆臂的两端,所述摆臂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浮块和所述封堵块均以所述连接轴为轴心旋转;所述浮块上浮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浮块封堵所述出气道的下端口,所述封堵块封堵所述补水道的下端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各设有一半所述第一腔体和一半所述第二腔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均设有两组凸起,两组相对的所述凸起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
优选地,所述凸起呈半球型,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均为球状。
优选地,所述出气道的下端口位于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补水道的上端口位于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浮块与所述摆臂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浮块包括浮体和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固定于所述浮体的外侧;所述摆臂的一端呈勾状,所述摆臂与所述连接环的内孔勾接。
优选地,所述封堵块呈块状,且所述封堵块与所述第一腔体接触的端面为弧形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87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梯度式汽车膨胀水箱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冷却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