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温热敏电阻的成型模具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7472.4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1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倪立;常爱民;李明亚;张超;张羽;潘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立民新材料(扬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02 | 分类号: | H01C7/02;H01C7/04;H01C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唐红 |
地址: | 225699 江苏省扬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柱 固定座 凸模 高温热敏电阻 通孔 成型模具 凹模 竖直 可靠性问题 集成问题 间隙配合 热敏电阻 共烧结 嵌合 微孔 成型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高温热敏电阻的成型模具及其应用方法,包括第一凸模、第二凸模和凹模,第一凸模的底部为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竖直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二凸模的底部为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竖直设有第二固定柱;凹模中部设有通孔;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均可嵌合于通孔中以形成型腔,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直径相同,且与通孔形成间隙配合;第二固定柱中心位置设有两个微孔。本发明将待成型的热敏电阻与引线共烧结,解决了高温热敏电阻引线集成问题及引线可靠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型精密传感器制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温热敏电阻的成型模具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医疗、汽车、航空等行业对热敏电阻器的需求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在汽车领域,目前汽车减排系统主要采用颗粒过滤器、柴油氧化催化器等将废气的颗粒过滤并加热燃烧,这就需要采用性能良好的高温热敏电阻器来精确测控排气温度,进而提高燃烧效率、优化气体排放。通常认为使用温度高于300℃的热敏电阻器为高温热敏电阻器。高温热敏电阻器是替代工业用贵金属铂电阻传感器的理想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成为热敏电阻领域主攻的四大课题之一。
高温热敏电阻器制造的关键问题是引线与敏感体的欧姆接触及可靠性问题。目前高温热敏电阻形式主要包括珠状型、芯片型等,然而珠状成型获得的陶瓷敏感体一致性差、致密度低,导致热敏电阻一致性及高温稳定性差、精度低;芯片型高温热敏电阻虽然保证了热敏电阻阻值的一致性,但其电极主要采用焊接形式,长期高温使用电极容易剥离、脱落,即高温热敏电阻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温热敏电阻的成型模具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用于高温热敏电阻的成型模具,包括第一凸模、第二凸模和凹模,所述第一凸模的底部为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竖直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二凸模的底部为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竖直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凹模中部设有通孔;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均可嵌合于通孔中以形成型腔;第二固定柱内竖直设有两个微孔。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后续脱模处理,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向下凹陷,凹陷位置的尺寸和形状与凹模相适配,这样能够保证底座可从凹模上拆卸容易。
为便于加工,可从所述第二凸模与凹模形成的型腔顶部注入待成型的热敏电阻粉体,待成型的热敏电阻粉体与第二固定柱接触。
为适应不同的电阻型号以及金属丝的尺寸要求,所述微孔直径0.15~0.35mm,深度2~4mm,两个微孔间距0.5~1mm,两个微孔均垂直设置相互平行。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热敏电阻的成型模具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两根铂金丝分别放入第二凸模的微孔内,露出微孔部分的两根铂金丝平行且不能弯曲;
(2)将第二凸模的第二固定柱嵌合到凹模的通孔中,使第二凸模与凹模之间形成型腔;
(3)将待成型的热敏电阻粉体填充到型腔内;
(4)将第一凸模的第一固定柱部分压入型腔,第一凸模、凹模和第二凸模形成一个整体,将其整体置于单轴压机、压制第一凸模的第一固定座对粉体进行压实成型,压力20~40Kg/cm2;
(5)压实成型后,将第二凸模轻轻去除(以免铂金丝弯曲)后,再将凹模及第一凸模配合形成的有机整体进行180°的翻转朝上,此时将底座与凹模配合,于单轴压机下、压制底座进行脱模处理,压力2~5Kg/cm2;即得成型好的热敏电阻坯体;
(6)将步骤(5)中制好的热敏电阻坯体于高温烧结炉烧结(烧结工艺根据具体热敏材料组成、产品参数要求等决定)后即可得带有铂金丝引线的高温热敏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立民新材料(扬州)有限公司,未经中科立民新材料(扬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74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