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量子干涉装置、原子振荡器、电子设备以及移动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3681.3 | 申请日: | 201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1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林畅仁;牧义之;石原直树;宫川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L7/26 | 分类号: | H03L7/26;G02F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李庆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干涉装置 碱金属 原子振荡器 电子设备 极性基团 共振光 光源部 内壁面 移动体 射出 高分子化合物 材料形成 非极性 受光部 圆偏振 烯烃 包围 脱离 | ||
本发明提供量子干涉装置、原子振荡器、电子设备以及移动体。量子干涉装置具有:原子室,其具有封入有碱金属的内部空间;第1光源部,其射出共振光对,所述共振光对彼此向相同方向进行圆偏振,对所述碱金属进行激励;第2光源部,其射出调整光;以及受光部,所述原子室具有:内壁面,其由包含具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的材料形成,包围所述内部空间;第1层,其设置在所述内壁面,包含具有与所述极性基团进行脱离反应的官能团的第1化合物衍生的化合物;以及第2层,其设置在所述第1层上,包含作为非极性的烯烃类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第2化合物衍生的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干涉装置、原子振荡器、电子设备以及移动体。
背景技术
作为长期具有高精度的振荡特性的振荡器,公知有利用了量子干涉效应(CPT: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等)的原子振荡器。
利用了量子干涉效应的原子振荡器一般具有:气室,其封入了气体状的碱金属;光源,其射出使气室中的碱金属共振的共振光对;以及光检测器(受光部),其对透过气室之后的共振光对进行检测。在上述原子振荡器中,通过光检测器对随着电磁感应透明(EIT: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现象而产生的EIT信号进行检测并作为基准信号使用。而且,近年来,出于提高EIT信号的强度的目的,研发出了使用进行圆偏振的共振光对的原子振荡器。由此,能够提高短期频率稳定性。
并且,通过较长地保持碱金属的自旋极化,能够延长光与碱金属的相互作用时间,其结果为,能够提高EIT信号的强度。但是,碱金属通过与气室的内壁进行碰撞从而缓和电子自旋状态(自旋极化)。因此,以往,为了减少由于碱金属与内壁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电子自旋状态的缓和,提高缓冲气体的压力(分压)。但是,提高缓冲气体的压力之后,由于碱金属与缓冲气体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电子自旋状态的缓和变大,其结果为,相互作用时间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充分的特性。
因此,近年来,不同于提高缓冲气体的压力的方法,公开了出于降低碱金属与原子室的内壁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电子自旋状态的缓和的目的而对内壁进行涂布的技术(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用石蜡等对气室的内壁进行涂布。由此,能够降低缓冲气体的压力,因此,能够降低由于与缓冲气体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电子自旋状态的缓和,从而能够延长相互作用时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19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使用了进行圆偏振的共振光对的原子振荡器中,如果相互作用时间延长,则由于圆偏振的共振光对的光抽运(optical pumping)而产生磁量子数分布偏移(磁副能级的分布数的偏移),实际发生EIT现象的能级的磁量子数变少。其结果为,导致EIT信号的强度降低。
并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气室所具有的石蜡层中,由于石蜡的熔点低到70℃左右,耐热性不充分。因此,例如在制造时等形成了石蜡层的气室被放置于更高温(例如100℃以上)的条件下的情况,石蜡会熔化,为了发挥石蜡层的特性,必须再次重新形成石蜡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量子干涉装置,其能够提高原子室的耐热性,并且能够抑制EIT信号的强度的降低,并且,提供一种具有所述量子干涉装置的原子振荡器、电子设备以及移动体。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应用例或方式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3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