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沥青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3331.7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4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商艳;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混凝土材料 制备 弹性模量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 聚乙二醇丙烯酸酯 辛基酚醛增粘树脂 丙烯酸弹性乳液 改性丙烯酸酯 纳米二氧化硅 羧甲基纤维素 粉煤灰微珠 沥青混凝土 沥青结合料 纳米硅颗粒 纳米碳酸钙 石墨烯改性 有机硅改性 玻璃纤维 钢渣集料 耗能能力 耐化学品 改性剂 重量份 硅粉 核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沥青混凝土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沥青结合料80‑90份、钢渣集料18‑22份、粉煤灰微珠25‑38份、硅粉13‑15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13‑15份、辛基酚醛增粘树脂13‑18份、羧甲基纤维素0.5‑1.5份、核壳丙烯酸弹性乳液23‑47份、耐化学品改性剂5‑10份、石墨烯改性的玻璃纤维14‑18份、纳米硅颗粒2.5‑8.5份、纳米碳酸钙7‑13份、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3‑5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3.7‑8.3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0.4‑1份。本发明所得沥青混凝土具有高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具备良好的耗能能力及弹性模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沥青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配方是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沥青混凝土常用来铺设公路。现有的沥青混凝土原料比较简单,导致其粘性一般,使用传统沥青混凝土铺设的公路路面在受到阳光暴晒和风化作用常常会提前开裂,导致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增加了修路的成本;同时现有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弹模低,抗压强度以及弯拉强度也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沥青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沥青混凝土具有高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并能保持超高延性,具备良好的耗能能力及弹性模量,有效防止使用该沥青混凝土铺设的道路开裂,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强沥青混凝土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沥青结合料80-90份、钢渣集料18-22份、粉煤灰微珠25-38份、硅粉13-15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13-15份、辛基酚醛增粘树脂13-18份、羧甲基纤维素0.5-1.5份、核壳丙烯酸弹性乳液23-47份、耐化学品改性剂5-10份、石墨烯改性的玻璃纤维14-18份、纳米硅颗粒2.5-8.5份、纳米碳酸钙7-13份、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3-5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3.7-8.3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0.4-1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沥青结合料80份、钢渣集料18份、粉煤灰微珠25份、硅粉13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13份、辛基酚醛增粘树脂13份、羧甲基纤维素0.5份、核壳丙烯酸弹性乳液23份、耐化学品改性剂5份、石墨烯改性的玻璃纤维14份、纳米硅颗粒2.5份、纳米碳酸钙7份、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3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3.7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0.4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沥青结合料90份、钢渣集料22份、粉煤灰微珠38份、硅粉15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15份、辛基酚醛增粘树脂18份、羧甲基纤维素1.5份、核壳丙烯酸弹性乳液47份、耐化学品改性剂10份、石墨烯改性的玻璃纤维18份、纳米硅颗粒8.5份、纳米碳酸钙13份、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5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8.3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1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沥青结合料85份、钢渣集料20份、粉煤灰微珠31.5份、硅粉14份、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14份、辛基酚醛增粘树脂15.5份、羧甲基纤维素1份、核壳丙烯酸弹性乳液35份、耐化学品改性剂7.5份、石墨烯改性的玻璃纤维16份、纳米硅颗粒5.5份、纳米碳酸钙10份、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4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6份、聚乙二醇丙烯酸酯0.7份。
优选地,所述耐化学品改性剂为含有全氟烷基的丙烯酸系添加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未经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33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