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8688.6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谢晓静;林婧;劳继红;高晶;王富军;关国平;李彦;李超婧;张倩;刘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58 | 分类号: | A61L27/58;A61L27/40;D02G3/04;D02G3/36;D02G3/38;D02G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文颖 |
地址: | 20005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梯度 吸收 人工 韧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关节腔游离段(2)及其两端的骨髓道编织段(1),骨髓道编织段(1)为皮芯双层管状结构,皮芯双层管状结构由皮层(3)与芯层(4)构成;
所述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为,采用机织、针织或编织一体化成型技术制备皮芯双层管状结构的骨髓道编织段(1),关节腔游离段(2)处不设置纬纱,即不参与织造的平行自由纱线;当采用机织一体化成型技术时,在制备骨髓道编织段(1)的同时,芯纱(5)以特线的方式穿综作为人工韧带的力学支撑结构;当采用针织一体化成型技术时,在制备骨髓道编织段(1)的同时,芯纱(5)以内衬纱的方式喂入作为人工韧带的力学支撑结构;当采用编织一体化成型技术时,在制备骨髓道编织段(1)的同时,芯纱(5)以支撑纱的方式引入作为人工韧带的力学支撑结构;所述芯层(4)由多股芯纱(5)并股而成;皮层(3)的纱线、芯纱(5)均由至少两种可梯度降解纤维按比例加捻复合而成,植入后通过梯度化降解构建三维螺旋贯穿孔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梯度降解纤维的材质为PCL或其共聚物、PLA或其共聚物、PPDO或其共聚物、PGA或其共聚物和P4HB或其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层(3)的纱线、芯纱(5)均由具有不同降解周期的纤维A、纤维B和纤维C按比例加捻复合而成,纤维A、纤维B、纤维C的降解周期分别为:3-6个月、5-10个月、9-14个月;纤维A、纤维B、纤维C在皮芯双层管状结构中所占截面积比例分别为:10-30%、10-40%、50-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层(3)的纱线、芯纱(5)均由20~100根纤维通过复合成纱工艺并合加捻后得到,皮层(3)的厚度为0.1~1mm,直径为2~4cm;芯层(4)由1~50根芯纱(5)并股后得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成纱工艺为并捻一体法、包覆纱法、包缠纱法或包芯纱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腔游离段(2)由平行排列的自由纱线构成,横向相邻纱线之间无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韧带的长度为5.5~8.5cm,其中,两段骨髓道编织段(1)的长度均为2~3cm,关节腔游离段(2)的长度为1.5-2.5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韧带的断裂强度为70-100MPa,10-16个月完全降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纱线及韧带结构参数:选择纤维A、纤维B和纤维C的种类,基于单根纱线直径及完全降解时间确定纤维A、纤维B和纤维C在纱线中所占截面积比例和纤维根数以实现纱线的梯度化降解;确定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的直径及各段的编织长度;
第二步:梯度化降解纱线的制备:利用复合成纱工艺,将纤维A、纤维B和纤维C合并加捻,加捻速度为3000~5000r/min,捻回角为20°~60°,制备得到的单根纱线即皮芯双层管状结构的皮层(3)的纱线;利用并纱机将1~50根芯纱(5)并股后得到张力均匀的皮芯双层管状结构的芯层(4);
第三步:采用机织、针织或编织一体化成型技术制备皮芯双层管状结构的骨髓道编织段(1),关节腔游离段(2)处不设置纬纱,即不参与织造的平行自由纱线;
第四步:织造完成后,将制得的人工韧带用乙醇清洁后在25℃下烘干,并在45~105℃温度下进行热处理10~30 min,然后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处理24小时,最终得到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86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