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品质红茶的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40385.X | 申请日: | 2018-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4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强;李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南县兴民龙藤茶业专业合作社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秋琦 | 
| 地址: | 53731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硫酸亚铜 制备工艺 高品质 茶叶 揉捻 萎凋 喷洒 发酵 氧化酶活性 环境空气 溶液喷洒 茶黄素 茶鲜叶 喷洒量 萎凋槽 摊放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品质红茶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萎凋:取适合制作红茶的茶鲜叶,摊放于萎凋槽上进行萎凋,保持萎凋环境空气湿度为50~55%;(2)揉捻;(3)喷洒硫酸亚铜溶液:向步骤(2)中揉捻后所得茶叶中喷洒硫酸亚铜溶液,喷洒量为按照茶叶总重量的4~5%;(4)发酵:将步骤(3)喷洒硫酸亚铜后所得茶叶进行发酵;(5)干燥,即得。本发明采用揉捻后采用硫酸亚铜溶液喷洒茶叶,能减轻红茶发酵不均、搪塞深谙、叶底花杂的现象的问题,提高多分氧化酶活性、促进茶黄素形成;进一步的,本发明高品质红茶的制备工艺简捷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品的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一种高品质红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消费人数最多的茶类,约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8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加工红茶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红茶在世界红茶生产和贸易方面占支配地位。但随着印度、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等国家在茶树栽培、加工等方面等趋于成熟以及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的完善,我国红茶不仅香气品质不如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等,而且滋味品质成分也远低于这些国家,这是我国红茶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不到5%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在“金骏眉”、“英红九号”和“坦洋工夫”、“信阳红”等红茶的带动下,我国红茶产销出现恢复迹象,内销市场逐渐增大,但也因品种、生长环境、加工工艺等因素,我国红茶品质未能得到根本改善,产量和销量并未取得较大突破。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高品质红茶的制备工艺存在工艺复杂、制备所得茶品质量不佳的问题,发明一种高品质红茶的制备工艺,旨在得到一种工艺简洁,制备所得茶品质量佳的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品质红茶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1)萎凋:取适合制作红茶的茶鲜叶,摊放于萎凋槽上进行萎凋,保持萎凋环境空气湿度为50~55%,通风透气,萎凋至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2)揉捻;
(3)喷洒硫酸亚铜溶液:向步骤(2)中揉捻后所得茶叶中喷洒硫酸亚铜溶液,喷洒量为按照茶叶总重量的4~5%;
(4)发酵:将步骤(3)喷洒硫酸亚铜后所得茶叶进行发酵;
(5)干燥,即得。
优选的是,步骤(1)中所述的适合制作红茶的茶鲜叶为每年3~4月份的春茶。
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的揉捻为保持温度为40~50℃,转速为50~80转/分钟,揉捻5~6分钟,揉捻破碎率为80~85%。
优选的是,步骤(3)中所述的硫酸亚铜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35%。
优选的是,步骤(4)中所述发酵的温度为25~27℃,湿度为85~95%,至叶色红黄、青草气消失、有茶香时停止发酵。
优选的是,步骤(5)中所述的干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保持温度为100~11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25~30%,摊凉;第二阶段保持温度为80~90℃烘干至茶叶含水量≤7%,手捏茶叶即成粉末,摊凉至室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揉捻后采用硫酸亚铜溶液喷洒茶叶,能减轻红茶发酵不均、搪塞深谙、叶底花杂的现象的问题,提高多分氧化酶活性、促进茶黄素形成;进一步的,本发明高品质红茶的制备工艺简捷易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南县兴民龙藤茶业专业合作社,未经平南县兴民龙藤茶业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03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