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斑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9761.3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6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成秋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美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49 | 分类号: | A61K8/49;A61K8/34;A61K8/35;A61K8/44;A61Q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祛斑 护肤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祛斑护肤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丁基间苯二酚、1-甲基乙内酰脲-2-酰亚胺、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和燕麦生物碱衍生物;所述苯乙基间苯二酚在所述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5%~0.5%,所述丁基间苯二酚在所述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5%~5%,所述1-甲基乙内酰脲-2-酰亚胺在所述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5%~5%,所述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所述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5%,所述燕麦生物碱衍生物在所述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5%~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斑护肤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燕麦生物碱衍生物包括二氢燕麦酰基邻氨基苯甲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斑护肤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包括:丹皮酚、丹皮酚卤代物、丹皮酚酯、丹皮酚磺化物和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斑护肤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基间苯二酚在所述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0.5%,所述丁基间苯二酚在所述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3%,所述1-甲基乙内酰脲-2-酰亚胺在所述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3%,所述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所述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3%,所述燕麦生物碱衍生物在所述护肤品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3%。
5.一种祛斑面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由如下成分组成:苯乙基间苯二酚0.05%~0.5%、丁基间苯二酚0.05%~5%、1-甲基乙内酰脲-2-酰亚胺0.05%~5%、丹皮酚及其衍生物0.1%~5%、燕麦生物碱衍生物0.05%~5%、硬脂酸甘油酯2.5%、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5%、肉豆蔻酸异丙酯5%、十六烷基磷酸酯钾盐1%、高级烷基C16-18-醇3.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棕榈酸异辛酯5%、二苯甲酮-3 0.4%、维生素E 0.5%、氮酮2%、汉生胶0.3%、硅酸镁铝0.25%、三甲基甘氨酸2%、尼泊金甲酯0.2%、烟酰胺2%、植酸0.28%、焦亚硫酸钠0.2%、乳化剂1%、香精0.2%和防腐剂G-Plus 0.25%,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乳化剂为聚丙烯酰胺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祛斑面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由如下成分组成:苯乙基间苯二酚0.5%、丁基间苯二酚1%、1-甲基乙内酰脲-2-酰亚胺2%、丹皮酚及其衍生物2%、燕麦生物碱衍生物2%、硬脂酸甘油酯2.5%、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5%、肉豆蔻酸异丙酯5%、十六烷基磷酸酯钾盐1%、高级烷基C16-18-醇3.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棕榈酸异辛酯5%、二苯甲酮-30.4%、维生素E 0.5%、氮酮2%、汉生胶0.3%、硅酸镁铝0.25%、三甲基甘氨酸2%、尼泊金甲酯0.2%、烟酰胺2%、植酸0.28%、焦亚硫酸钠0.2%、乳化剂1%、香精0.2%和防腐剂G-Plus 0.25%,余量为去离子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祛斑面霜,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含量计,由如下成分组成:苯乙基间苯二酚0.4%、丁基间苯二酚2%、1-甲基乙内酰脲-2-酰亚胺2.5%、丹皮酚及其衍生物2.5%、燕麦生物碱衍生物3%、硬脂酸甘油酯2.5%、鲸蜡硬脂基葡糖苷1.5%、肉豆蔻酸异丙酯5%、十六烷基磷酸酯钾盐1%、高级烷基C16-18-醇3.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棕榈酸异辛酯5%、二苯甲酮-30.4%、维生素E 0.5%、氮酮2%、汉生胶0.3%、硅酸镁铝0.25%、三甲基甘氨酸2%、尼泊金甲酯0.2%、烟酰胺2%、植酸0.28%、焦亚硫酸钠0.2%、乳化剂1%、香精0.2%和防腐剂G-Plus 0.25%,余量为去离子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美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美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97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