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6232.3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6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陆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S8/00;F21V13/00;F21V1/00;F21V7/22;F21V5/00;F21V1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李莉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及其 显示 组件 背光 模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端部和导光板主体部;光源,设置在入光端部背离导光板主体部的一侧;匀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上;柔性电路板,部分设置在导光板未被匀光元件覆盖的区域上,光源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柔性电路板靠近匀光元件的一端与匀光元件靠近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之间具有预留间隙;遮光层,设置于导光板靠近匀光元件的表面上且位于预留间隙对应的区域。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和显示组件。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在减小背光模组的非显示区域占用的宽度的情况下,避免背光模组出现漏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装置的背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日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背光模组是电子装置的重要部件,目前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背光模组通常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即光源发出的光从导光板侧边射入导光板,从而经导光板为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然而由于这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和一些相关的结构需要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因此,占用了较大的非显示区域,不利于窄边框和全面屏的实现,如何缩短背光模组在非显示区域的宽度而又不影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端部和导光板主体部;光源,设置在入光端部背离导光板主体部的一侧;匀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上;柔性电路板,部分设置在导光板未被匀光元件覆盖的区域上,光源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柔性电路板靠近匀光元件的一端与匀光元件靠近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之间具有预留间隙;遮光层,设置于导光板靠近匀光元件的表面上且位于预留间隙对应的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包括入光端部和导光板主体部;光源,设置在入光端部背离导光板主体部的一侧;匀光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上;柔性电路板,部分设置在导光板未被匀光元件覆盖的区域上,光源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柔性电路板靠近匀光元件的一端与匀光元件靠近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之间具有预留间隙;遮光层,设置于导光板靠近匀光元件的表面上且位于预留间隙对应的区域,从而使得背光模组不需要另外设置单独占用非显示区域宽度的遮光结构,可以在减小背光模组的非显示区域占用的宽度的情况下,避免背光模组出现漏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光模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实施例中遮光层宽度大于预留间隙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遮光层遮光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遮光层利用反射层来实现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遮光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反射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6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